●監管初衷:為防惡意競爭要求限額交易
針對華電瑤池電廠與多家售電公司出現爭議一事,陜西省發改委回復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提問。
陜西省發改委方面在回復內容中提到,6月14日,其在官網上發布的《陜西省2018年下半年電力直接交易有關事項的公告》,已經明確了有關上浮30%與售電公司或電力用戶簽約的規則。
半個月后的6月29日,陜西省發改委收到各市場主體遞交的意向性協議。經統計后,發現瑤池電廠遞交的已簽約意向性協議電量超過130%限額,違反本次交易公告的規定。
因此,陜西省發改委要求瑤池電廠將超出的電量退出。隨后,瑤池電廠給陜西省發改委書面報送退出電量涉及的用戶清單。
最終,在9月11日,陜西省發改委在官網發布了今年下半年第一次交易的成交結果。
對于市場所關心的出臺限額政策的原因,陜西省發改委表示,對發電企業簽約電量設置上限,是充分考慮了陜西電網網架結構、電源支撐、系統調峰需要等實際情況。經與西北能源監管局、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陜西電力交易中心多次協商后制定的規則。
“此舉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在陜西省電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發電企業為搶奪電量而惡意競爭、導致價格劇烈波動等情況。”陜西省發改委表示。
目前,由于首次交易并未完成預計的交易量,剩余約55億度電量已經納入二次交易。
在開展今年下半年第一次交易過程中,監管部門嚴格按照交易規則和公告進行市場出清,將有關電廠超出規模電量與未提交電量一并開展二次交易。同時,已達到電量上限的相關電廠不得參與二次交易。
陜西省發改委表示,其考慮了一次交易中出現的情況,與西北能源監管局、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陜西電力交易中心協商后,決定繼續按照下半年既定原則,保持規則的一致性。如果二次交易還未完成交易電量,將考慮通過下半年集中競價模式完成全年電力直接交易電量規模。
目前,陜西省發改委已要求交易中心抓緊完善交易技術支持系統。具備條件后,將實現在交易平臺上提交意向協議,通過技術支持系統過濾超簽電量,進一步促進交易規范有序開展。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