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濟南市濟鋼新能源站迎來正式送電供暖,濟鋼周邊區域13000多戶居民從此告別煤煙味兒,進入了綠色供暖時代。這座能源站是國內首個利用10種能源系統進行大規模供熱的新能源站,也是國內用電容量最大的單體能源站。而它的建設和穩定運轉,離不開電力保障。濟南供電公司堅持黨建統領,組建了共產黨員突擊隊助推能源站建設,該公司的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濟鋼搶修站也已經扎根濟鋼,服務片區用電。
國網濟南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隊員在秋檢現場發揮黨員模范作用,帶頭攻堅。通訊員劉洪金攝
濟南供電公司高壓用電檢人員走進轄區“電采暖”項目現場對設備進行安全體檢。通訊員徐娜攝
堅持黨建統領,組建共產黨員突擊隊
22日上午,在今年正式送電供暖的濟南市濟鋼新能源站二樓,頭戴紅帽子的濟南供電公司彩虹服務隊與戴著藍色安全帽的濟南熱力“暖萬家”服務隊結對共建,簽訂暖冬行動協議,牽手為濟鋼片區的供暖保駕護航。
家住濟鋼新村的67歲范大爺對今冬使用的新能源供暖很滿意:“家里已經熱乎起來了,今年我們這片用新能源供暖,又暖又干凈。”2017年7月9日凌晨,始建于1958年、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大型地方國有企業濟鋼集團在濟南的鋼鐵生產線實現全線安全停產,產能調整邁出了關鍵一步。
濟鋼煉鋼工業生產所產生的余熱是周邊住戶冬季采暖的主要熱源,濟鋼逐步完成停產搬遷后,周邊的住戶們面臨無熱源供熱的問題。溫暖過冬,事關民生,為保證這些居民冬季“有熱可用”,該片區新建了濟鋼能源站,利用新能源來供熱。
記者了解到,濟鋼能源站是國家電網系統中新增用電容量最大的單體能源站,采用一網多源的供熱方式,也是全國首個擁有10套能源系統的供熱項目,是跨領域能源綜合利用的試驗平臺。為了讓濟鋼能源站早日建成,早在2017年年初,濟南供電公司就按照濟南市委、市政府整體部署,按照優化電力營商環境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黨建統領作用,以及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優勢,組建了服務濟鋼能源站建設的共產黨員突擊隊,主要擔負濟鋼片區能源站配套電網建設、用電檢查、應急搶修、設備消缺等供電服務工作。
在助推該項目建設過程中,濟南供電公司積極發揮共產黨員突擊隊作用,定期研究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難題,先后召開多次專題會議,調度項目進展情況并部署相關工作,確保各項任務高效推進;組織突擊隊隊員學習掌握各類場景下電采暖技術推廣應用策略,明確工作流程及時間計劃;強化部門協同合作,對配套電網工程設計、物資采購、施工等環節,建立綠色通道,實現工作無縫銜接,縮短整體建設周期;實施項目工期倒排機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跟進,并按照日調度周協調月考核的模式,最大限度將各項工作往前趕。同時,在項目現場設立黨員示范崗,讓黨旗飄揚在爭先發展最前沿,讓黨徽閃亮在攻堅克難第一線。
70%負荷采用電力供應,堅強電網支撐順利投運
濟南供電公司搶抓能源消費綠色轉型重大機遇,大力實施“電能替代十大行動”,加快構建以電為核心,綠色高效、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能源服務新業態。在推進濟鋼片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過程中,該公司全力構建政府主導、公司推進、第三方參與的改造模式,積極向濟南熱力集團講解各類電供暖技術適用范圍,共同推動濟鋼能源站建設,著力解決濟鋼停產搬遷后,周邊13000余戶居民冬季采暖問題,實現了濟鋼片區綠色供暖。
“多能互補是目前國內在集中供熱或供暖領域的一種發展趨勢。目前,在一定的供熱區域內,至多有三到四種供熱系統,供熱的面積也不過十多萬平方米。但這個能源站有10種能源系統來保障86萬平方米的供熱面積,在國內是首次嘗試,國際上也是鮮見的。”濟鋼能源站負責人介紹。記者了解到,該能源站的總供熱能全部解決濟鋼周邊居民的冬季采暖問題,與同容量的燃煤鍋爐相比較,每個采暖季能夠減排二氧化硫0.2萬噸、氮氧化物0.09萬噸、粉塵1.6萬噸。
濟鋼能源站包括電極鍋爐蓄熱、能源塔型熱泵低溫相變蓄熱、熔鹽蓄熱、原生水污水源熱泵、中深層地源熱泵、發熱電纜等幾套電供熱系統,以及真空燃氣熱水鍋爐供熱系統、長輸高溫水調峰系統。
在濟鋼能源站的負一層,記者看到了一個個白色的大罐子,罐子上寫著電極鍋爐蓄熱,供熱的出水和回水在這里獲得熱量,供熱系統顯示,電極鍋爐蓄熱系統供水溫度是75℃,回水溫度是45℃,供熱面積30萬平方米。而電極鍋爐蓄熱就是電供熱系統中的一種,這也意味著,供熱的穩定與供電的穩定密不可分。“堅強電網是支撐濟鋼能源站順利投運的重要力量。”國網濟南供電公司高級工程師馬浩說,項目70%的負荷采用電力供應,總報裝容量4.45萬千伏安,是國內用電容量最大的單體能源站,用電高峰期主要出現在夜間蓄熱時間段。為確保濟鋼能源站今冬采暖季投入運行,濟南供電公司積極對供電區域內的線路負荷重新規劃分配,合理分布了線路走廊,確定一期工程由35千伏新村變電站新出35千伏電纜2回,安裝2臺16兆伏安組合箱式變電站供電,已于2017年11月竣工投運。二期工程正式電源,轉為由110千伏濟鋼三降壓變新出6回10千伏線路供電,已于2018年11月15日送電。
為確保各項工程順利推進,濟南供電公司開通業擴報裝“綠色通道”,從客戶用電申請、現場勘查、供電方案答復、受電工程施工、驗收供電等各環節、節點進行嚴格管控,設專人實時跟進工程,確保了重點項目在最短時間內保質保量如期送電。
彩虹服務隊延伸服務,確保濟鋼片區用電安全
現在,在濟鋼片區,濟南供電公司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的濟鋼搶修站的7名搶修員已經上崗,其中共產黨員4人,占比57%。他們按照“五個一”的標準,開展濟鋼片區0.4千伏故障搶修工作,最大搶修距離3.5公里,到達現場只需要15分鐘。
“濟南供電公司的服務速度很快,我剛打完電話沒有十分鐘,電工師傅就到我們樓下了,查查那,看看這,不到一刻鐘,問題解決了。”濟鋼新村居民高文良說。
濟南供電公司還積極做好供電延伸服務。為了給濟鋼周邊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用電環境,該公司建立了快速應急反應機制,選調專業技術骨干組成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們不定期對用戶進行走訪,詳細了解用電情況,排查解決用電難題,宣傳電力安全知識和保護供電設施的重要性,并通過埋設警告牌、裝設防護欄、張貼宣傳畫等措施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與此同時,他們還積極開展扶弱濟困、社區便民服務,對濟鋼周邊區域內困難家庭建立幫扶信息,定期上門開展代收電費、維護檢修電源、開關等暖心服務,把冬季安全用電和“特困”家庭幫扶真正“做到家”,讓尋常百姓感受供電貼心、細致的服務。
兩年來,這里發生過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個故事即是責任的訴說,也體現著隊員們意志的表達。一座座箱變、一條條銀線,凝聚了這支隊伍多少的艱辛與渴望,驕傲與自豪。他們正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為整個泉城濟南的發展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皇 通訊員 張曉明 張治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