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個二手房,住進去好幾年了,因為不知道在哪辦過戶,電卡的用戶名還是前房主。這種情況,在海淀區將成為歷史。

海淀區在全市率先推出“不動產登記+用電過戶”同步辦理,讓市民和企業辦理不動產登記時,可以一并辦理用電過戶,省時又省力。
15日,在海淀區不動產交易大廳,購買了一套二手房的顏女士剛拿到新房本,就在旁邊供電公司的用電過戶窗口,辦理完成了用電過戶手續,用時不到一分鐘。

“中介告訴我,以前用電過戶在這兒辦不了,得約上賣房子的人,再跑一趟供電公司。現在進一個門一次都辦完了,真是太方便了!”顏女士由衷贊嘆。
據了解,這是海淀區政務服務管理局、海淀區不動產登記事務中心以及國家電網北京海淀供電公司密切配合的結果,三方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打通政務服務與公共服務兩個領域,在以二手房交易為主題的服務事項中,把涉及該主題的各項服務聯動辦理,讓辦事群眾“只需跑一次”。

“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不動產數據與電力部門的共享,共享觸發機制是買賣雙方通過手機端進行個人信息的授權,然后相關信息才從不動產推送到電力部門。這種理念與傳統大數據中心共享模式不同,數據的交換是一筆一筆,不是批量,更安全,也更保護隱私。”項目技術負責人介紹。
區塊鏈作為一種安全性高、可促進信息共享互認的新興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金融、保險、電子存證等領域,發揮了數據高效共享、安全傳輸以及信用支撐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區塊鏈技術在政務領域的應用,能實現各部門數據實時共享,有效輔助窗口人員及審批人員驗證材料真偽。

據介紹,作為北京市技術創新高地,海淀區不斷把新技術、新手段運用于“一網通辦”建設。海淀區探索在政務服務領域中應用區塊鏈技術,在不改變原來審批流程的前提下,以“減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為目標,通過證照連、認證鏈、事項鏈等技術手段的運用,建立數據調用的互信共認機制,打通“數據煙囪”。 在以二手房交易為主題的事項辦理中,整合各種審批辦理環節,實現不動產登記和用電過戶服務的聯動辦理,提升了群眾辦事的便利度,提高政務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