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南方電網公司關于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點舉措》在北京發布。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將出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行動計劃,21項舉措將以大灣區智能電網規劃建設為核心,加強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優化珠三角地區用電營商環境,深化創新驅動發展,為大灣區建設提供一流電力保障和供電服務。
省時又省錢
用電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廣東電網通過精簡辦電環節、縮短辦電時限等舉措為企業節約時間成本,2018年用電報裝流程精簡至2~3個環節,對粵港澳大灣區新增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下小微企業全面推廣低壓供電模式,平均接電用時僅6天。同時,中低壓業擴投資界面延伸比例達99.5%,為客戶節約投資98億元。

圖為南方電網對香港送電量達到香港用電量的25%,向澳門送電量達到澳門用電量的80%以上。圖為煙火璀璨的珠澳夜景。歐陽敏 攝
通過大力推廣互聯網統一服務平臺及線上業務辦理,廣東電網互聯網業務比例由23%提升至81%,為客戶提供了更便捷的線上服務和更好的服務體驗,努力做到讓客戶“一次都不跑”。佛山供電局全面推行網格化服務,劃分出524個用電網格,為全市超過66萬個市場主體提供更精準的供電服務。共產黨員們也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組建起一支支黨員服務隊,深入企業、鄉村、社區、學校、醫院等,推廣便民利民舉措,積極為五保戶、低保戶、特困戶等困難群眾提供免費服務。“以后凡是客戶有需求,都有專屬的供電客戶經理為其服務,真正讓客戶感受到供電服務就在身邊,就在指尖。”佛山白坭供電所所長許明雷表示,服務模式的創新讓客戶的個性化用電需求得到更直接、快速、有效的反饋。
電網建設邁向一流
供電服務精準有效
目前廣東電網基本建成了佛山智能電網、東莞松山湖綜合能源示范區,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門等6個供電局初步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據悉,到今年年底,廣東電網的大灣區電網規劃將與政府各項規劃統一銜接,今年的重點投產項目及防風加固改造目標任務將按期完成。
智能電網的建設并非朝夕可至,早在開展松山湖智能電網專項規劃時,東莞供電局就提出了“1+N+1”的規劃建設思路,即建設一張高可靠性電網,建設N個不同類型的分布式能源站,建設一個基于高可靠電網和綜合能源站的能源互聯共享平臺,并探索綜合能源市場化運營模式。隨著華為等一大批研發企業的升級和快速迭代發展,松山湖對電力的需要仍在快速增長,2018年7月,東莞供電局開創了南方電網首例針對通信異常范圍的容錯模式,在通信正常的情況下,最快2秒內實現非故障區域的轉供復電,有效助力可靠供電。
踐行創新發展理念
構建大灣區能源生態系統
目前,南方電網公司新能源研究試驗基地的掛牌工作也在籌備中,基地的建設將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策劃與大學及其他國際研發組織進行合作。
基地將包括新能源研究中心(廣東珠海)和海上“風電+儲能”并網研究實驗室兩大板塊。
其中在珠海橫琴建設國際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研究中心,將以海上風電為重點攻關方向,建成新能源仿真、檢測、控制等系列研發平臺,形成一批標志性原創前沿技術成果。具體將對標美國國家風能技術中心(NWTC)、德國風能研究所(DEWI-OCC)、丹麥瑞索國家實驗室(RISO)等國際領先的新能源實驗室,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海上“風電+儲能”并網研究實驗室則依托桂山風電場,建設實景化的海上風電與儲能并網科研試驗環境,為研究中心科技創新與進步提供良好基礎條件。預計在珠海三角島建成海上風電、儲能等實景化綜合試驗平臺,建立海上風電“工程建設—投產驗收—運行維護”全生命周期檢測試驗體系,形成風電并網檢測服務能力。
除了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外,廣東電網還將在綜合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應用、大規模儲能、超導等關鍵領域和技術方向發力,推動科技成果在粵港澳三地的應用,構建適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能源生態系統。
此外,廣東電網抓緊建設電力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將聯合大灣區機器人研發、制造與供應鏈資源,提升電力機器人、無人機智能裝備研發與量產能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黃怡亮 繆世超 何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