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來自洪山區武珞路小學、卓刀泉小學等學校的40名楚才小記者走進青山區星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經過一番實地探訪,同學們紛紛感嘆,這是一個變廢為寶的“神奇工廠”。
工作人員跟小記者們介紹,武漢每天大約有12000噸生活垃圾,其中,經焚燒處理的有7000噸。星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天處理1000噸生活垃圾,焚燒后產生的爐渣可以制成環保磚,金屬集中后煉鋼,熱能可以用來發電,年發電量超過1億千瓦時。聽到這里,同學們不禁發出一聲聲驚嘆,“一個垃圾廠,竟然為城市做出這么大的貢獻。”
實地探訪環節,小記者們走進廠房四樓垃圾吊操作室,看到一座最多可以存放1萬噸垃圾的倉庫。“這么多垃圾,為什么聞不到臭味?”工作人員解釋說:“垃圾庫是密封的,加上垃圾庫里的氣壓是負壓,這樣異味就不會外溢了。”有同學問,“為什么垃圾不馬上焚燒,而是堆積成山呢?”原來,垃圾要放5-7天進行發酵,讓垃圾里的水分充分排放,焚燒產生的熱值也更高。
接下來的參觀中,同學們發現垃圾運輸、發酵、轉運、焚燒、發電的全過程處處充滿高科技和環保因素。在出水口,同學們發現處理過后的水十分清冽,順著管道緩緩流進荷塘里。“凈化后的水可以養魚澆花,整個廠區就像一座綠色的花園。”
來自武珞路小學的五年級學生林詩媛參觀完后說:“垃圾山太讓人震撼了。以后,我一定要注意垃圾分類,減少生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