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0月20日至22日,以“智能互聯 開放合作——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召開。參會各方共同探討與回應國際社會對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業態發展的深度關切。5G自動微公交上路測試,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崗”護航大會用電,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全感知智能配電房投入使用……千年烏鎮擁抱智能互聯,世界每一年都在見證它的改變。
泛在物聯的對話與碰撞
乘著5G自動駕駛微公交,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參觀者可以一路來到“互聯網之光”展館外。在大會展館,各類人工智能、5G應用在這里碰撞,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在這里亮相。其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展臺充滿科技感的藍色和獨特設計讓人眼前一亮。新能源云服務平臺、現代智慧供應鏈、配電物聯網、泛在電力物聯網等新名詞引人關注。
參觀者通過“新能源云服務平臺”展示大屏可以看到目前國網新能源云接入新能源的全國分布情況,包括分布式+集中式光伏、分散式+集中式風電以及儲能相關數據。大屏顯示,目前接入平臺的新能源電站超過127萬座,發電量近4400億千瓦時,累計節約煤炭資源1.7億噸,減排二氧化碳4.4億噸;新能源利用率從2015年的86%提升到2018年的94%。這些數據體現著國家電網公司落實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部署、促進新能源發展的成效。
公司展臺工作人員介紹,基于國家電網新能源云服務平臺,可以研究光伏發電功率預測、設備故障預警、負荷預測、電站評估、大用戶畫像、烏鎮配網拓撲等大數據分析模型,支撐內外業務服務的分鐘級快速響應,最終實現泛在電力物聯網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創新新能源商業模式,助力實現產業協同。
在智慧城市展示區域,杭州城市大腦和烏鎮城市大腦引人注目。借助杭州“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先發優勢,國家電網公司首次實現電力數據接入城市大腦。在這里,人們可以查看、統計、分析杭州市及其各區的用能情況。未來,城市大腦還可應用于社會經濟發展研判、環境污染治理等多個領域,支撐城市智慧管理,優化社會民生服務。
智慧城市展區還展示了配電物聯網解決方案。該方案按照國家電網公司“云管邊端”系統架構而構建,利用新一代智能配變終端為臺區數據中心,融入分布式邊緣計算和物聯網通信技術,實現配電臺區全面可觀可測。
此外,現場展出的全國首套電表智能分揀裝置、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調度員等一項項創新應用,都顛覆了觀眾對傳統電網企業的認知。泛在電力物聯網正在悄然而真切地改變著人們生活和用能的模式,共商、共享、共贏智慧能源服務生態圈的構建,讓“用上電”向“用好電”全面升級。
從“水墨”烏鎮到“云”上烏鎮
除了智慧展館,如今智慧元素在烏鎮也隨處可見。一個原本在搖櫓聲中醒來、在水光中睡去的古鎮,已成為牽動全世界鼠標的互聯網小鎮。各類電力應用場景帶著人們進入“云”上生活。
烏鎮子夜路上,兩排嶄新的路燈有些“與眾不同”。這些路燈桿搭載了智慧路燈、環境監測、智能監控、5G微站、一鍵報修等設備,隨時感知城市溫度、濕度、水位、PM2.5,及時發布、廣播重要信息,實時監測人流、車流,自動調節燈光明暗等,它們就像城市神經末梢的一份子,因此得名“神經元”路燈。目前這種路燈在烏鎮已投運362套。
走進智能化供電營業廳,它分為咨詢引導、線上辦理、自助服務、業務待辦、業務辦理、客戶體驗和展示區等七大功能區。通過線上線下體驗區及手機APP,目前大部分業務都已實現自助辦理,營業廳的前臺服務人員也較以前減少了一半。今年營業廳還新推出了“刷臉”辦業務功能。在柜臺前,客戶只需要對著攝像頭,點點頭,眨眨眼,十多秒的功夫,辦理業務所需要的個人、房產、產權等信息全都出現在電腦里了,幾分鐘內就可以辦完業務。
營業廳內,“有電么”幾個字也很吸引眼球。這是全國首個全景智慧用電平臺,只要掃一掃,用電全知曉。在臺風或冰雪等惡劣天氣情況下,哪里停電了,什么原因,大概還有多久來電,都能在線查詢。眼下,該服務平臺已接入“烏鎮管家”平臺,實現數據共享,服務城市管理、居民生活。
從烏鎮設計大樓始發,途經姚太線,最后抵達隆源路和環河路交叉處,4千米,近15分鐘車程,今年烏鎮峰會期間,10輛5G無人駕駛電動微公交首次亮相并輪流服務賓客。它們配備大量傳感設備、車路云協同智能系統、云端指揮系統及安全員,安全行駛有保障。
為保障車輛充足動力,桐鄉市供電公司為5G無人駕駛公交量身建設充電樁,樁內安裝5G無線通信卡,結合智能充電無感支付系統,插上充電接口,不需要任何刷卡或支付操作,充電就會自動進行。它們也將成為烏鎮“云”上生活的亮點。
智慧能源讓峰會更璀璨
在本次大會展館的一處過道里,一幅全感知配電房的全景透視畫卷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在今年新啟用的“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全感知配電房內,智能巡檢機器人沿著軌道有條不紊地讀取表計數據、判斷開關位置是否正常、檢查局放狀態,實時監測在運設備安全狀態。通過數字孿生技術,該配電房還構建了與真實場景無縫匹配的虛擬配電房,真正實現全面感知、自主分析、精準控制。
大會背后,展館之外,還有很多充滿科技感的電力元素。智慧保供電指揮中心可以遠程實現對客戶、保電隊伍、人員、站所、線路等可視化元素的快捷操作,并結合“功能導航”全面滿足保電管理、電網監測、保電指揮等功能需求,為大會電力供應保駕護航。
供電保障,堅強儲備、調度高效的物資保障也至關重要。在烏鎮,一個24小時無人值班物聯小庫就用上了創新智慧科技。該小庫采用指紋比對模式管控人員進出。領料人員在手機物資管理APP上下單后系統自動配送,電纜自動剪切精準到厘米。領料人員到達小庫領料區后即可領走所需。這為快速搶修以及遭遇惡劣天氣情況時領料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烏鎮供電所服務一班朱新華從事低壓電力搶修工作多年:“以前搶修出現材料不夠用等情況,只能回來找,有時還要等倉庫管理員來開門,有時忘記了小零件還得再跑一次。”但自從有了物聯小庫,哪怕倉庫管理員不在,他需要什么物資只需用手機下單,便能快速、精準、無遺漏地自動備貨。
一個小小物資庫,一條智慧供應鏈,打通了物資供應“最后一公里”,讓智慧供電更加高效。
歷經多次電網改造升級,烏鎮已實現鎮級電網向具備承接國家一類會議保供電能力的國際一流電網的精彩蛻變,景區供電可靠率達99.999%,綜合電壓合格率達100%,可媲美日本東京等國際一線城市。
年年盛宴,歲歲更新。互聯網之光又一次點亮烏鎮水鄉,智慧物聯,讓烏鎮飛向“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