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地鐵的動力是電,沒有電,這條“地下蛟龍”可是寸步難行。而主變電所就像為地鐵正常運行供電的“心臟”,承擔著整條線路的電力負荷用電,持續為列車運行提供所需要的全部動力。
今天記者從成都軌道交通集團了解到,成都地鐵將誕生首個地下主變電所。
→它在哪里?
成都地鐵首座地下主變電所就是6號線一二期110千伏琉璃場主變電所,是成都地鐵首座地下變電站結構主所,站址位于中環路錦繡大道中段。近日,主變電所頂層澆筑歷時24小時順利完成,算是提交“清水房”了。
→為什么要建在地下?
每一條地鐵線路都有主變電所,為何6號線一二期能擁有成都地鐵首座地下主變電所?這就要說說6號線的長度了——成都地鐵6號線一二期全長47公里,設38個車站,北邊有兩座主變電所——南北大道、柳家輾主所,都是建在地上。琉璃場主變電所建在地下。
為什么會這么安排呢?
首先,根據地鐵走向,為了6號線一二期的供電分區合理,這一個主變電所必須選址南邊,所以所選址琉璃路附近。
而結合城鎮化發展和市中心商業綜合體增多的情況,成都地鐵最終敲定:琉璃場主變電所為地下站設計。
→“大體積”創紀錄
6號線一二期110千伏琉璃場主變電所,主所設計深度約20米,開挖深度19.6米,主體結構共3層,建筑面積3894.68平方米,澆筑共用混凝土6147立方米,創成都地鐵110千伏主所項目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紀錄。
業主代表汪波說,常規澆筑混凝土一般在2000立方米左右,所以這6147立方米真的算非常“大塊頭”了。
→在地下,施工難度更高
新建的地下主變電所,最深處約在地下20米,相當于負7層樓那么深。和常規主變電所的施工相比,地下主體施工難就難在防火、防水和通風上。
設計初期,成都地鐵已充分考慮到防火、排煙、通風一體設計,合理配置空調以及采用消音、降噪措施,確保投運后期內部環境舒適。
目前,施工現場的建設者基本都在“地下”施工,超過20米深度的深基坑,施工難度大、風險高;支護、錨索、冠梁、監測一個都不能少。
由于主變電所所有的高壓設備均設置在地下,電氣設備選型特殊,結合成都地下主變電所電氣布置特點,各電氣設備均采用低噪音、小型化設備、緊湊型布置,實現資源節約型主變電所布置要求。
→建成后融入周邊風貌
琉璃場地下主變電所處在2.5環,前面不時能看到“路過”的動車,背后將來就是琉璃公園。
主變電所在設計和建設上,充分利用周邊市政設施,建筑風貌融入琉璃公園。汪波介紹,琉璃場地下主變電所建成后,外面只會看到一個值班室和一個風機室,加上周邊綠化,會完全融入周邊環境。
→最新進展
如果說之前還是“清水房”,那么現在琉璃主變電所由主體結構階段正式步入機電裝修階段,就像是安裝“電器家具”了。
6號線,離我們越來越近啦!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袁弘 供圖成都軌道集團 編輯 王戩 校對 李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