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金海東
來源 / 浙江寧海供電
6月18日,在浙江寧??h梅林鎮的山上,國網寧海縣供電公司正在全面評電網投資效益,為“虛擬電網供電評價指數”搭建提供對比案例和數據。“虛擬電網” 采用 “新能源+儲能+電池包(自備電源)”模式,解決客戶日常用電需求。通過就地平衡“源、荷、儲”和利用無線網絡對現場電能進行實時監測、計量、采集,將離網型電力客戶納入電網統一管理,最終實現“虛擬電網”在客戶側等同于實際電網的效果。此項業務是國網寧??h供電公司以精準投資促提質增效的創新舉措之一。
目前國網寧??h供電公司已經實現供電區域居民客戶用電全覆蓋,特別是在邊緣地區的居民客戶,隨著跨縣域互聯互供配網工程的完成,供電可靠性大大提升。為了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該供電公司又主動把目光轉向無居民生活、無大型產業、無政府整體規劃的電網空白區域。這些“三無”地區往往處于高山、海島等地,一般以開發農業經營承包為主。電網空白區域產生的零星供電需求,對國網寧海縣供電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戰。

這些零星用電需求遠離負荷中心,至少要新架設10檔以上高低壓線路。加上相關設備,需要幾十萬投資才能實現大網供電。而且線路走廊一般處于高山、灘涂、海島等非常規用電地帶,造成日常運行維護工作量巨大。偏遠地區零星用電客戶呈現負荷小且季節性波動的特征,使投入產出效益極低。不但不利于電網日常經營指標,而且從長遠看也是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
“如何在全面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通過更加科學、高效、經濟地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實現更優質的社會效益?”是供電企業在轉型期必須思考的問題。國網寧??h供電公司緊緊圍繞“節約的能源是最清潔的能源”、“節省的投資是最高效的投資”、“喚醒的資源是最優質的資源”三大理念。結合寧??h能源特色,探索出“虛擬電網”這一模式,以此點亮偏遠地區產業發展的“星星之火”。
寧海縣全年平均日照時間有1885.3小時,所以采用分布式光伏,完全可以滿足小負荷用電需求,特別是現在儲能技術趨于成熟,儲能成本的下降,夯實了離網型供電的基礎。經過儲能調節實現光伏發電就地充分利用,有效避免了長距離輸電導致的電能損耗等問題,也給客戶創造了節約型能源消費方式。在投資方面,創造性推出“虛擬電網供電評價指數”,通過參數計算進行科學選擇“虛擬電網”供電,這為實現提質增效提供了理論支撐。在商業模式方面,通過上級公司綜合能源服務中心支持,整合社會電力設備企業資源,喚醒現有電力技術資源,來構建“虛擬電網”供電服務新生態。

“虛擬電網”是國網寧海縣供電公司在省市供電公司提質增效總思路的指導下,推出的創新舉措。通過自我加壓、自我創新將優質供電服務進行到底,體現了“人民電業為人民”宗旨。在前期數據收集的支撐下進行科學決策,國網寧??h供電公司將試點位于寧??h蘭丁村的“康居庵”用電項目,著力用“虛擬電網”助推當地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相對比傳統立桿架線的供電方式,該項目采用“虛擬電網”供電模式將節省40萬的投資,實現“看得見”的提質增效。通過“虛擬電網”落地實踐,國網寧海縣供電公司在數據互聯層面對“能源互聯網”進行積極探索,也為寧??h“兩山理論”實踐開拓出一條全新的電力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