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區是中國最后一個接入大電網的地級行政區。阿里互聯工程投產后,將徹底結束阿里電網長期孤立運行的歷史,惠及沿線38萬農牧民。西藏電網將形成覆蓋全區74個縣(區)300多萬人的統一電網,同時形成一條通往南亞的大通道,促進西藏清潔能源的開發和輸送。
阿里聯網項目始于日喀則市桑竹子區220千伏多林變電站,止于阿里區蓋爾縣220千伏巴變電站,新建變電站6座,輸電線路1689公里。該項目于2019年9月開工建設,總投資74億元,預計今年年底竣工投產。
阿里網絡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距離最長的UHV輸變電工程,平均海拔4572米,最高海拔5357米,最長距離超過5400公里。該項目已三次穿越雅魯藏布江,并在海拔超過5300米的地方翻越了崆峒山和馬友蘭山。沿線氣候惡劣,含氧量僅為大陸的50%~60%,平均氣溫0~5攝氏度,晝夜溫差超過25攝氏度,年有效施工期僅6個月。
阿里網絡工程堅持前沿建設的理念,進行了許多創新嘗試。解決并成功應用了高海拔沼澤螺旋錨基礎的關鍵技術;首次將鉛碳電化學儲能系統作為變電站應急電源,解決了柴油發電機在高海拔地區因低溫缺氧而難以啟動的問題,沿線建設143座景觀塔,使之與當地自然景觀和諧交融;全線采用網護坡,播種抗寒抗旱草種,為高原增添綠色;關注員工健康,首次系統提出富氧綜合環境設計研究,并確定了在3000米以上不同海拔高度建設相應富氧系統的行業標準。
今年2月,作為公司首批復工重點項目之一的阿里網絡工程如期復工,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工人重返工作崗位。施工期間,共雇傭當地農牧民2678人,零星雇傭10246人,從當地購買砂石料84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