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國網湖北電力獲悉,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出臺了專門支持湖北的“26條”,包括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加快能源互聯網建設、服務脫貧攻堅和民生改善、優化電力營商環境、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助力抗疫穩崗擴就業、深化推進各項改革等九大方面,助力湖北奪取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加力多路電力入鄂
湖北電網是三峽外送的起點、西電東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樞紐、全國聯網的中心,電網區域地位特性明顯,安全壓力大。
國網湖北電力相關人士表示,根據“26條”,除了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強化網絡安全在線防御能力,杜絕大面積停電之外,還出招增強湖北電力保障能力:利用祁韶、長南、青豫等特高壓交直流輸電通道,組織西北、山西等地區電力入鄂,支持四川水電多送湖北;支持湖北省向國家爭取調整三峽電能分配方案,增加夏季用電高峰時段三峽送湖北電力。
同時,實施“外電入鄂”特高壓工程,2021年底建成投運陜北一湖北特高壓直流工程,與湖北共同推動南陽—荊門—長沙、荊門—武漢、駐馬店—武漢、武漢一南昌等特高壓交流工程核準建設,推動金上—湖北特高壓直流工程納入國家規劃,相關工程預計可帶動上下游產業投資1300億元。
此外,湖北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也將加大,如優化三峽近區500千伏電網(主要指位于宜昌、荊州、荊門的500千伏電網,是華中乃至國家電網的重要樞紐)結構,建設鄂東500千伏“雙環網”等。同時,全面提升湖北城市供電能力,讓武漢城市核心區配電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襄陽、宜昌城市配電網達到國內同等城市先進水平;推動電網智慧轉型升級,在武漢打造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區。
編織智能農村電網
4月,省政府批準巴東縣和長陽縣脫貧摘帽。至此,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定點扶貧的湖北“三縣一區”(巴東縣、長陽縣、秭歸縣、神農架林區)已全部脫貧摘帽。
按照措施要求,國家電網將繼續助力湖北脫貧攻堅戰。今年安排投資15億元,全面完成貧困地區電網建設任務,滿足群眾生產生活用電需求。對“三縣一區”,國家電網將及時支付援助資金,實施產業扶貧、教育醫療等項目,鞏固脫貧成果。
由于歷史欠賬等原因,湖北農村電網薄弱,恩施、黃岡、十堰、荊州、荊門等地部分偏遠地區或用電負荷大的地區,電壓不足一度成為縣域經濟的“瓶頸”。2019年,經過近5年的努力,湖北省提前一年完成國家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目標。
國網湖北電力相關人士稱,根據“26”條,國家電網將加大湖北農村電網投入,增加縣城、鄉鎮所在地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布點,加快推動城鄉供電服務均等化,打造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堅固耐用、綠色智能的現代化農村電網,建設一批鄉村電氣化示范工程。
同時,國家電網將聚焦服務民生重大項目用電需求,做好老舊小區改造、醫療體系建設等民生項目供電服務;滿足5G網絡、超算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用電需要,為黃黃高鐵、鄭萬(湖北段)高鐵等基礎設施提供可靠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