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夏任務未結束,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持續落實主網風險管控,通過設備改造、技術巡檢、外破防范等一系列措施,全面保障廣大用電客戶迎峰度夏用電需求。
利用負荷低谷期開展設備維護提升供電可靠性
“為有條不紊開展迎峰度夏工作,我們部門組織印發了《東莞供電局二〇二〇年迎峰度夏工作方案》,共制定工作任務141項。截至目前,已完成78項,無超期任務,進度可控在控。”東莞供電局生產技術部設備資產管理專責陳果華介紹說。
當前高溫天氣,電力設備因負荷增加導致過載、發熱,影響供電安全,為此,該局各部門通過組織開展變壓器絕緣油普查、設備紅外測溫、密封防潮專項檢查等專項檢查、試驗,及時消除設備缺陷和隱患,確保設備運行可靠。
“為了盡量減少對用戶的影響,我們利用用電負荷低谷期對設備進行維護。”供電局變電管理一所變電設備檢修專責劉健達說道。
事情發生在7月22日,110千伏河畔變電站因臨時檢修需要暫時關停一臺10千伏大電流開關柜,它承擔的負荷則轉移到另兩臺設備上。突發情況來了,其中一臺設備因設計結構受限,柜體溫度攀升至96攝氏度,情況緊急。為確保供電安全,該所檢修人員在7月23日凌晨的用電負荷低谷期,對該開關柜進行通風改造,使柜體溫度下降至55攝氏度,降溫效果顯著,有效提高了開關柜在重載下的安全穩定運行能力,提高了變電站周邊區域的供電可靠性。
同樣的,利用負荷低谷期開展設備維護也發生在該局變電管理一所。該所針對虎門、長安鎮重負荷、停電困難地區,優化停電施工方案,利用停電寬松的窗口期開展設備維護、提升改造工作。
早在今年3月份,變電管理二所便開展了220千伏長安變電站#2主變冷卻系統改造工程。當時正處于疫情嚴峻時期,也是電網低負荷期,但受疫情影響,施工人員限制流動、備件運輸受限物流,困難重重。杜啟業表示,一方面,長安變電站已經運行20多年,變壓器性能下降,改造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在長安片區協調停電非常困難,一年可能就只有一次機會。為避開高峰用電,減少對用戶的影響,該所迎難而上,“多個專業運維人員通力合作,將原計劃一個月的工期保質保量在20日內提前竣工,設備‘煥然一新’,為長安鎮片區電網的可靠運行打下了‘強心針’。”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某一型號刀閘軟連接處容易發熱這一隱患,變電管理二所充分利用負荷低谷期,開展了專項檢查,3月份單月就完成了長安變電站刀閘的隱患整改,切實降低設備發熱風險,確保負荷高峰、迎峰度夏期間電網平穩運行。
“智慧巡防”提升跨河道輸電線路安全
在東江水面,無人機和視頻監控正緊盯著,一旦有船駛近跨河道高壓線,供電局輸電管理所立即就能收到預警信號,由此采取相應措施來提醒船只注意水面上方的線路。這能大大降低船只誤損輸電線的情況。
目前,東莞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共5100多公里,其中架空線路4300多公里,輸電線路受過往船只觸碰外力破壞隱患風險大。
為此,東莞供電局輸電管理所固化“政企聯動、水陸同巡”工作模式,加強跨河道線路外力破壞管控力度。去年,輸電管理所就開始了“水陸空”立體巡查模式,今年已開展巡查共計6次,效果良好。
吳付耿說,隨著電網智能運維技術的發展,通過開展水、陸、空三線聯合巡視,形成了水陸空“三維”立體輸電線路設備運維管控新模式。“水面巡視”可直接對話船務人員,方便開展安全教育和及時制止危險過往船舶;“陸面巡視”主要是針對岸邊碼頭卸貨船舶和有關單位,進行安全教育和及時制止危險卸貨船舶;“空中巡查”重點是巡查跨越航道線路健康情況,為維護檢修提供基礎數據,還能統計分析穿越高壓線船舶流量,利于輸電線路設備運維管控。
此外,輸電管理所還積極落實其他河道防護技術措施,目前已經安裝40余處,風險突出隱患點已經全覆蓋。后續還會采取離塔兩側各100米設置限高措施,在導線上安裝LED燈預警等。該所還與東莞海事局建立了聯防船舶碰線戰略協議關系,完善航道兩岸警示標志等,共同守護電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