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舉措。會議確定,全面推廣居民和小微企業低壓用電報裝“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今年底前在全國實現用電報裝業務線上辦理,將居民用戶和實行“三零”服務的低壓非居民用戶全過程辦電時間分別壓減至5個和25個工作日內,其他用戶辦電時間也大幅壓縮。
總理為何如此關心“獲得電力”,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又有何重要意義?
如果沒有電力作為保障,企業將無法開展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而失去增長動力。“獲得電力”是世界銀行評測營商環境便利程度的一級評價指標,反映著企業從申請用電到獲得永久性電力連接所需的步驟、花費的時間和費用。同時,營商環境的提升與獲取電力的便捷、經濟、可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電力是具備公用事業特點的特殊商品,對支撐經濟實現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尤其是民生、電力產業上下游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在接受人民網財經專訪時表示,電力行業具有牽一發動全身的能力,各行各業和老百姓在用電方面可以獲得更多的實惠,不斷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也是企業實現“獲得電力”的目標。
降低用電成本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之一。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認為,中國的電力服務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在此基礎上,如果政府進一步做好服務支持,國有企業提供好基本保障,就會對整體營商環境有更大地促進作用。
近日,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我國營商環境排名躍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其中,“獲得電力”指標提升至第12名,保持了國際領先水平。這是“獲得電力”指標繼去年從第98名躍升至第14名后,再次創下的佳績。
“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開展好‘獲得電力’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能夠幫助、方便居民及企業用電,尤其在共同營造優良營商環境方面,電力作為基礎設施服務行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更要推進大量的工作,大幅提升效果。”廣州市獲得電力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周妍如是說。
提及“獲得電力”工作的重要意義,周妍認為,對于電力改革發展而言,電力行業過去一直處于相對封閉的系統中運行,屬于國家投資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因其專業性天然帶有一些神秘色彩。從最初關注需求側改革,到全面提升客戶滿意度,再到全面提升“獲得電力”工作,可以看到,無論是企業革新,還是行業改革層面,甚至是國家頂層設計,工作逐步升級,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
“‘獲得電力’工作不僅打通了電力企業與用戶之間更好的溝通渠道,也為電力行業進一步的改革和更好的發展提供了路徑。”周妍表示。
圍繞“獲得電力”的幾個核心指標——供應環節、時間、成本、供電可靠性以及電費透明度等,不少企業再次“加碼”,推出新舉措。
國家電網日前表示,為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出臺辦電更省時、省心、省錢等9項舉措,三年將累計為經營區內企業節省投資超1000億元。據了解,2018年以來,國家電網已率先在北京和上海開展低壓小微企業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的“三零”辦電服務。
今年3月,南方電網公司印發了《2020年優化電力營商環境工作措施》,出臺了精準施策提高“獲得電力”指標水平等五方面15項措施,進一步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營商環境。據介紹,南方電網預計全年降低用戶用電成本約200億元,惠及電力客戶超過760萬戶。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6日表示,8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72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7%。8月份有29個省(區、市)用電正增長。從1—8月份累計用電量看,全國有20個省(區、市)實現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