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行走在婁底的偏遠鄉村,連片的光伏發電板閃亮原野,嶄新的電線、電塔縱橫山間,強大、穩定的電流為脫貧攻堅輸送著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是國網婁底供電公司開展電力扶貧項目建設,帶來的鄉村巨變。
國網婁底供電公司范圍內共有283個(285戶)省級光伏扶貧電站,建設規模16966千瓦,均已并網發電并實現按月結算,其中17個光伏扶貧電站被納入國家補貼目錄。截至5月底,累計上網發電量3102.29萬千瓦時,實付上網電費1394.8萬元。
近年來,國網婁底供電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電力項目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突破口,通過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光伏扶貧電站并網結算、脫貧項目跟蹤服務、企業電力幫扶等方式,打出一套電力扶貧組合拳,為婁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勁電能。
農網改造升級,提升脫貧攻堅底氣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0月20日,在雙峰縣杏子鋪鎮溪口庫區,伴隨著夜幕的降臨,盞盞明燈群星閃耀。挺拔的電桿、規制整齊的電網、高標準的配套設備,讓人眼前一亮。
“以前電壓低,許多電器無法發揮作用,成了擺設。”雙溪村村民肖大媽笑著介紹,“多虧供電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不僅解決了用電問題,也暖了大家的心。”
用電問題沒有解決,脫貧攻堅就不徹底。因歷史原因,溪口庫區的用電問題,一直是困擾當地的“老大難”問題,所轄范圍內共有21個村,涉及到2萬余名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
公司將溪口庫區用電問題,作為解決當地脫貧的頭等大事,積極向上匯報、對接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并將該項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周例會重點工作事項,實行全過程管控。成立5個幫扶組,明確專業部門職責,以最快速度高效響應群眾用電需求,從人力、資金、技術上提供全面保障。
溪口庫區的電能改造,以滿足群眾的切實需要為出發點。所有高壓線均采用絕緣線,所有電表均使用智能設備,所有線路都進行超前設計。同時,針對庫區農業生產需要,公司簡化程序、開辟綠色通道,在庫區2300個農業生產區域設置戶外安全用電,一舉解決困擾群眾的戶外用電問題。
通過一年多的努力,溪口庫區總計新建10千伏線路11.064千米;新增配變35臺,容量7300KVA; 改造配變9臺,容量890KVA;新建改造低壓線路141.533千米,戶表 5528塊。隨著電網建設的全面加強,庫區群眾安全用電得到切實保障,用上了“優質電”、“放心電”。
2019年底,國網婁底供電公司全面完成區域內486個貧困村農網改造,共計投資約4.63億元。總計新建和改造服務貧困村供電的10千伏線路1863.03千米,配變3535臺,低壓線路8896.56千米,戶表207897塊,智能電表覆蓋率100%。
貧困村整體居民端電壓合格率達96.20%,供電可靠率達99.89%。
跟蹤服務項目,提升脫貧攻堅質量
“米家沒米,田家沒田;討不到婆娘,賺不到錢。”這是新化縣水車鎮深度貧困村原米家村和田家村流行的一句俚語。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許多貧困戶搬進了安置點。周邊學校、衛生院、車站、超市等配備齊全,水、電、道路、街道綠化等也全面完善。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中難度最大的工作,是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婁底地處衡邵干旱走廊,石灰巖地貌突出,庫區移民多,易地搬遷安置壓力巨大。
項目建設離不開電力,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離不開電力。
“項目推進到哪,電力服務就跟進到哪!”國網婁底供電公司把易地扶貧搬遷配套電網工程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總目標,織密電力脫貧“保障網”,在資金、設施、服務上全力跟進,高質量、高效率推進電力服務工作。
公司主動對接地方黨委政府,密切跟蹤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實施方案和建設進度,統籌考慮當地項目選址、規模及配電網等條件,實行工程專項管理全過程服務,確保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施工用電和搬遷入住用電需要。
來到易地搬遷安置戶鄒新清家,電視機、電冰箱、電暖桌、電磁爐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他笑著說:“以前住在山上,電壓不穩,大功率的電器不敢用。現在不僅住進了新房,用電再也不發愁了,安全又舒心。”
2019年,國網婁底供電公司調動一切資源,完成了57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送電工作,獲得了當地黨委政府和搬遷戶的好評。
在全力保障貧困戶生活用電的同時,國網婁底供電公司加大對安置點扶貧車間的幫扶力度,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設計,并安排專人對口服務,對扶貧車間的用電需要“有求必應”。
“大大小小20多臺機器,用電需求太大,搭幫電力部門幫助,企業發展有了保障。”在漣源市楊市鎮的易地搬遷安置點,一位扶貧車間負責人向前來日常巡檢的電力服務人員舉起了大拇指。
推動電能替代,提升脫貧攻堅成色
“以前老廠區生產成本高,對環境影響也很大。實行‘以電代煤’后,公司的成本減少了,工作環境變好了,產品合格率從87%提高到99.69% ,員工工資每月增加了1000 元以上!”10月20日,在新化縣鑫星電子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建平對國網婁底供電公司電能替代予以高度肯定。
電子陶瓷是婁底重要的特色產業,也是每年“湘博會”的重頭戲之一,僅新化縣就有電子陶瓷企業200余家。電子陶瓷的生產需要大量勞動力,成婁底解決貧困戶就業的主導產業之一。
幫助企業發展壯大就是支持脫貧攻堅。結合脫貧攻堅產業扶持政策,國網婁底供電公司瞄準電子陶瓷產業的能源改造和工藝流程再造,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根據新化縣特種陶瓷產業的實際情況,國網婁底供電公司加強與當地政府密切合作,積極推進“以電代煤”,以更為高效、環保、安全的“電燒結”對落后的“煤燒結”方式進行替代。抓住政府、企業淘汰落后產能、轉型升級的機遇,大力宣傳推廣煤改電工藝和電加熱設備,并幫助企業進行項目評估、利益測算、對比分析。
同時,加強自身改進,通過精準摸清電網結構的薄弱點,有針對性地為電網“強筋健骨”,并為特種陶瓷企業的電力增容項目全部開通綠色通道,簡化報裝手續,優化報裝流程,盡全力縮短企業升級改造時間,降低改造成本。
通過電力建設項目,國網婁底供電公司幫助當地解決游家工業園區7000千瓦、向紅工業園區9000千瓦的新增負荷接入,建好新化工業園區10千伏公共供電線路,有力保障了特種陶瓷產業園、文印產業園、格林美循環產業園建成投運。
2019年,新化特種陶瓷生產及加工產業的年用電量達到1.2億千瓦時以上,年產值達40億元,燒結等環節電能替代率達90%以上,解決3萬余人就業問題,一大批貧困戶實現就近在家門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