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虹口的逸仙小區,今年國慶前12個單元樓加裝電梯工程同時開工,老舊小區改造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距上海4000公里外的新疆阿克蘇,一年一度的“彈棉花”拉開帷幕,剛剛增容了1臺1250千伏安的變壓器的百川棉業公司里壓花機開得熱火朝天,這些“白金”將運抵浙江深加工后飛往歐洲。

可靠電力讓新疆長絨棉產業“動力十足”。
如今,中國很多地區實現了愈加有序、順暢而有活力的發展。19日,國家統計局對外發布了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同比增長0.7%。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供需關系逐步改善,市場活力動力增強,就業民生較好保障,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疫情趨緩以來的全社會用電量印證了這個事實: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開始由負轉正。1至8月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同比增長1.3%,首次迎來累計增速由負轉正。9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64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保持較快增長。
前不久,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毛偉明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表示,在新發展格局下,國網將從發揮基礎保障、創新引領、產業帶動作用三個方面,把握機遇、創新發展。
這份新發展格局的“國網自我修養”,為何能起作用?
01 穩與進
疫情期間失業了怎么辦?
50歲的田梅之前做服務員,疫情導致她待業在家。前不久,她家門口的“母豬洞”火了,洞口終年吹涼風,洞旁吹暖風。一傳十,十傳百,來重慶金柱村的游客變多了。田梅便尋思靠著這陣“風”搞生態農業,順便發展旅游。她將村里的荒地承包下來,還成立了個生態農業公司。

供電員工為田梅講解安全用電注意事項。
企業是有了,但要正常運轉、擴大規模,還有很長的路。一個難題就是山上沒通電。荒地土路尚且能靠“手工”,可沒有電,游客不愿意來住宿吃飯,這就搞不下去。聽說網上能直接申請辦電,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田梅在“網上國網”客戶端上提交了資料,當天就獲得批準,還有供電員工上門服務。
田梅的公司建在山上。山上沒有任何電源,線路的跨距也很大,接入10千伏線路需要新裝1臺變壓器、新立13根電桿。這個工作量,田梅估摸著開業怎么也得國慶后了。沒想到,不到15天,供電員工早出晚歸地把電通進了山里。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田梅的農家樂迎來了第一批客人,村里人也紛紛向她取經。“讓鄉親們能夠一起致富。”田梅的想法很樸素。

供電所員工在梁平區七星鎮金柱村的電桿上搭接引流線。
這個現實版《我和我的家鄉》的故事,意義正在于它的普通。
因為電,近了看,田梅們再次成為了“勞動者”,荒地們也成為了“生產資料”;遠了說,村子甚至更大的鄉鎮、城市都提高了“生產效率”。這就是電力的意義:穩住了生產要素,讓生產力煥發了新活力。
截至今年9月底,國網重慶電力一共為14272戶這樣的小微企業接了電,其中特殊偏遠地區接電837戶。今年年底前,這些小微企業可享受電費減免5%的優惠政策,僅在重慶就能降低企業用能成本17.5億元。這個數字在國網供區達到926億。
“穩住”經濟,國家電網做了很多
——穩就業
國家電網今年將提供就業崗位4.62萬個,比去年增長40%,并優先考慮高校畢業生、貧困地區勞動力等重點群體。田梅們把就業的飯碗端住,心里很踏實。
——穩投資
國家電網今年聚焦特高壓、充電樁等新基建領域,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至4600億元,預計帶動社會投資超過9000億元,整體規模將達到1.4萬億元。預計“十四五”時期,電網及相關產業投資將超過6萬億元。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根據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在其中,能夠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長期發展,處理好“穩”與“進”的關系,是發揮作用的關鍵重要能力。國家電網在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能源互聯網產業發展等方面持續發揮“進”的作用。

遍布各地的國家電網充電站。
國慶假期后第一個國務院常務會議,穩就業、新能源汽車、粵港澳大灣區是三大主題,會上通過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近年來,肩負彎道超車重任的新能源汽車,正加速駛入發展的快車道。除了在關鍵技術、充換電模式等方面發力,充電樁的戰略性布局是推動建立全國統一市場的關鍵基礎設施——要讓車主充電方便。
充電方不方便?俄羅斯小伙Axel的答案是:“convenient!”
10月8日,在河北辛集市談完生意后,Axel開朋友的電動汽車回京,途中遭遇電量不足。在藁城北服務區,Axel在供電員工的指導下,手機下載客戶端、充值交費、刷二維碼,電動汽車就開始充電了。30分鐘后,Axel吃完飯,車子的電量達到了80%,可以順利返京。他覺得,中國的高速公路充電,convenient!
這種便利倚賴全面鋪開的充電網絡。截至目前,國家電網已建成“十橫十縱兩環”高速公路快充網絡,覆蓋高速公路近5萬千米。在今年國慶期間,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內的快充日均充電次數和電量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5.93%、59.2%。

今年,國家電網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加大對充電樁建設的投資、合理布局充電樁,正是國家電網發力“新基建”,服務戰略性型產業的意在未來之“進”。此外,在能源互聯網建設等方面,國家電網也在以電為中心延伸價值鏈,加快能源大數據中心、能源區塊鏈、智慧新能源等新基建發展。
02 短與長
當發展面臨瓶頸,你會甘之如飴地“等靠要”,還是咬緊牙關自主創新?朱藝穎和他的小伙伴們選擇后者。
朱藝穎是中國電科院國家電網仿真中心數模仿真團隊的負責人,從2003年開始就投入到電網數模混合仿真的工作中。這些年來,一方面,國家電網接入越來越多的電力電子設備,大規模新能源不斷并網,大電網安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另一方面,以鄰為鑒,盲目發展新能源、新型電力戰暗潮涌動導致的大停電事故在國外時有發生。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就是通過數模混合仿真來解決仿真準確度的問題。

張北柔直工程已建成投運。
今年6月,張北柔直工程投運,要摸清楚這個世界上首個輸送大規模清潔能源的柔直電網工程的“脾氣”,準確掌握其運行特性,必須要建立工程全電磁暫態仿真精準模型。而這項“無人區”技術,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朱藝穎和小伙伴們要解開這道大規模新能源+柔直電網全電磁暫態建模的“雙料”難題必須靠自己。團隊不斷優化模型和參數,先后嘗試10余種建模方法,最終成功建立了張北大規模新能源經柔直電網接入交流電網的數模混合仿真模型,通過仿真與現場試驗結果的對比,驗證了模型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中國電科院朱藝穎團隊開展3000兆瓦大功率新能源經柔直電網送出實時仿真研究。
通過科技創新來破解技術“無人區”,實現“鍛長板”,國家電網正在全面實施“新跨越行動計劃”,既在基礎研究上加大力度,將研發投入的比重從2019年的8%提升至2025年的15%,創造更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也通過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程度地激發員工創新創造活力。
今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關于“更加注重補短板和鍛長板”的“兩板論”提法格外引人注目。在這個知識技術致密化的時代,企業要想活下去且活得好就要不斷隨之升級:短板不能太短,長板一定要很長。
這樣的局面,必須兩頭發力。對于國家電網來說,目前在特高壓套管等方面還存在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這樣的短板正逐步補齊。
短與長,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在電網本身也可窺得一斑。
最近美國加州、印度孟買等地頻繁停電,大國電網不大不強,是很多國家的發展魔咒。而中國作為世界唯一20年來沒有發生大規模停電事故的大電網,特高壓及其所支撐的大電網,毫無疑問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雅中特高壓直流建設現場,目前43個參建單位近萬人正熱火朝天地組塔架線施工。屆時,這條特高壓工程將繼續發揮其資源優化配置的長板,解決江西等地缺電、四川云南等地棄水棄光等問題。

雅中直流工程川1標段跨越雅礱江,電網建設者正在使用座地雙平臂抱桿進行鐵塔組立作業。
骨架很堅強,但“末梢”供電能力弱則成為鄉村發展的軟肋,也是新發展格局中實現國內大循環的堵點和短板。在中國,目前仍有5.6億農民,第一產業的用電量持續高位增長,激活廣大的農村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一環。
如何補齊農村電網發展的短板?
國家電網通過農網改造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在“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農網改造資金6444億元,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等電網建設,讓“末梢”也有強健的骨骼。此外,國家電網也在大力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服務鄉村振興。

電網建設者來到海拔4650米的青海長石頭山上組立鐵塔,保障“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人民用上充足可靠的電力。
如果每一個企業都致力于讓自己全面發展且有特長,自然會達到一個系統最優的狀態,產業鏈、供應鏈也自然能夠實現環環相扣、順暢循環,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水深魚才大。
欣欣向榮中,流動起來的生產力,靠的是基礎設施的穩固保障能力和強勁帶動能力。電在實現新發展格局中的位置不可小覷,讓要素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