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祁瀛濤)4月18日,國網寧夏電力銀川供電公司計量中心接到區縣供電公司退回的300只電能表,計量中心員工利用該中心研發的“重生艙”——貫通拆回電能表全流程的智能處理系統,僅用6小時就完成了拆回電能表的全部處置工作。
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第一代智能電能表逐漸步入輪換周期,電能表拆回數量逐年遞增。據統計,2019年以來,銀川供電公司拆回電能表總量近40萬只,利舊壓力越來越大。過去,銀川供電公司拆回電能表處理采用傳統手動清潔分選、人工判別故障、整機報廢損毀方法。手動清潔效果差、效率低;人工判別電能表故障的技術手段單一,無法進行數據深化應用。且報廢電能表均需整機損毀,損毀后的電能表并不受回收商青睞,回收價格低,造成資源浪費。
2019年2月,銀川供電公司計量中心青年員工朱小超召集同事組建創新攻關小組,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計量所通力配合開展研發。經過兩年的不斷嘗試,創新攻關小組最終成功研制出“重生艙”——貫通拆回電能表全流程的智能處理系統。該系統創新使用視頻識別技術和微顆粒清潔技術,定向定量深度清潔臟污位置,實現使用更少清潔材料高效清潔拆回電能表;應用混合應力故障檢測方法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評價拆回電能表質量狀態,使拆回電能表的批次壽命預測偏差優于0.1%;通過自動拆解裝置,實現快速拆解和綠色處置報廢電能表,提升報廢收益率67%。
2021年,該系統在銀川地區試點投用。當年,銀川供電公司拆回電能表處理數量同比增加3.5萬只,用時減少11878小時,工作效率提升12.1倍。表計信息錄入準確率由原有的80%提升至100%,電能表故障判別準確率由原來不足30%提升至現在的99.98%。同時,銀川供電公司新增利舊電能表5687只,利舊率提升1.6倍,節約新購成本68.2萬元;報廢表計拍賣收益增加32.1萬元,報廢收益率提升了43%;降低人工成本19.2萬元,節約運輸成本20萬元,累計創造經濟價值139.5萬元。
截至目前,銀川供電公司的“重生艙”——貫通拆回電能表全流程的智能處理系統已獲得19項國家專利授權,并獲得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第六屆青年創新創意大賽一等獎、中國質量協會優秀質量管理課題成果一等獎等榮譽。該成果的核心技術獲評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行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優秀案例,成為西北地區唯一入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