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王博璨 文放 鐘劍橋 李欣
滔滔長江,萬里奔流。
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長江大保護工作。
為響應黨中央號召,位于長江之畔的華能武漢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陽邏電廠),投入3.01億元進行封閉煤場改造。改造完成后,3座橫跨超過百米的大型穹頂,將完全覆蓋電廠區域內的8個煤場,實現煤塵零排放,為助力長江大保護做出貢獻。
彰顯央企責任
滾滾而下的江水,在武漢陽邏沖刷出一道平緩的江灣。
4月14日,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從陽邏港出發,一路向北,江岸滿目新綠。約5公里后,在與長江直線距離不到500米的沿江大道與江北快速路交匯處,到達華中電網主要電源點、武漢市最大的火力發電廠——陽邏電廠。
近日,在經過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前期準備后,陽邏電廠年內最大的環保改造項目——全廠封閉煤場改造項目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在現場看到,焊接工人們正在拆除煤場四周現有的防風抑塵網和干煤棚,這是工程的第一階段。接下來,將在原煤場區域新建3 座大跨度封閉煤場,其中一、二期新建1座封閉煤場,棚長290米,跨度為172米。三期新建2 座封閉煤場,其中最大棚長達297米,跨度113米。項目總建設周期約為18個月。
工人拆除煤場現有的防風抑塵網
談及封閉煤場改造的初衷,陽邏電廠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嚴弢告訴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陽邏電廠毗鄰長江,為落實黨中央提出的長江大保護戰略,作為央企必須沖鋒在前,以更高要求做好環保改造工作,以實際行動助力長江大保護。我們還提出一個理念,陽邏電廠不能只注重平面視覺,比方說廠區的環境,周邊的綠化,我們做得很好了,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天面,就是從高空俯瞰,陽邏電廠也能呈現美的效果。在封閉煤場改造完成后,這些理念都可以實現。”
帶來三大變化
嚴弢介紹,項目改造完成后,將帶來三方面變化——
一是杜絕煤場揚塵污染。封閉煤場改造后,能夠杜絕在大風天氣下煤場揚塵對區域環境造成的影響,具有較大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有利于煤炭的高效利用。電廠原煤場兩端為敞開式,不能形成封閉的空間,受風、雨影響較大。封閉煤場改造后,在減輕對廠區周邊環境影響的同時,提升了煤炭的實際使用效能。
三是提升電廠安全運行水平。雨季期間,露天煤場易發生煤堆坍塌、煤系統設備阻塞的風險,實施封閉改造后將徹底改善雨季煤系統運行工況,消除上述影響生產安全的危險情況。
改造后的封閉煤場效果圖
“對于電廠而言,改造項目建設完成后,能實現全廠煤場全封閉管理,同時配套增加了斗輪機無人值守自動化管理、翻車機無人值守自動化管理、數字化煤場系統管理、煤場安全監測裝置以及煤場在線測溫管理等智能控制系統,能大大提升電廠智能化和安全性管理水平。”嚴弢說。
堅守安全底線
陽邏電廠除了是華中電網主要電源點,在承擔為武漢保供電的任務之外,同時也是2021年8月投運的陜北—武漢±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輻射區域的電源支撐點。
在封閉煤場施工期間,既要保證煤場正常運行,又要保證正常施工進度,安全問題是首要問題。
工人破拆防風抑塵網
為此,電廠成立了重大技改項目安全生產委員會,以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堅持對項目單位管理“四個一樣”要求,全面監督、動態檢查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安全情況。
電廠還設立“黨員先鋒隊”、“黨員星級示范崗”,優選黨員骨干擔任兼職安全監督員和培訓員,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安全教育和管理,開展“安全叮嚀小視頻”征集活動,堅持做到黨建引領、科技興安、以情護安。
工人入場前先走獨木橋
為落實業主方安全要求,作為施工總承包單位,陜西建工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項目執行經理王琦,也將安全的弦繃得緊。每天開工前,施工團隊6點多開早班會,傳達甲方最新要求,交代當天的工作內容,安全風險點,以及注意事項。王琦還將“土辦法”帶到現場,即工人進場施工前,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全程不掉落走完10米長、巴掌寬、30厘米高、固定在地面上的金屬獨木橋,以此來檢查每個人當天的精神狀態。“這些提示和動作非常有必要,因為每個人承擔的工作角色不一樣,而許多風險就是從工作內容交叉中產生的,我們必須防患于未然。”
助推綠色發展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傳統的露天煤場已逐漸不符合電廠發展需要。封閉煤場改造,是陽邏電廠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環保工作的一個縮影。
華能陽邏電廠
多年來,陽邏電廠始終堅持領先標準,開展了一系列的節能降耗和環保治理的工作,先后獲得了“武漢市工業節能降耗工作先進企業”、“全國電力行業設備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循環經濟先進單位”、“全國減排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陽邏電廠是湖北省內首批實施煙氣脫硫、脫硝改造和污染物在線監測系統建設的燃煤電廠,也是省內最早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火電企業。“十二五”以來,公司累計投入各項環保技改資金達23億元,逐步完善了機組各項環保治理設施,目前各項環保設施運行穩定,污染物排放均優于國家重點區域特別排放限值。
近三十年來,陽邏電廠為武漢和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總裝機容量為257萬千瓦的6臺機組,發電量占武漢市裝機容量的54%,年發電量約115億度。
如果以中國居民人均生活用電量為878度(國家電網2020年數據)為單位,這些電可支撐約1309萬居民——相當于武漢2021年末常住人口數據的95.9%——一年的正常生活用電。
自1993年、1997年、2006年,三期工程6臺機組相繼開工建設并投產以來,陽邏電廠不僅為武漢經濟蓬勃發展提供了能源支撐,還在1998年抗洪、2008年抗冰雪災害、2020年抗疫保電、2021年至今的電力熱力保供等關鍵時期,始終“講政治、顧大局”,不忘“紅色”企業的血脈,不計眼前得失,挺身而出,頂峰保電,勇挑重擔、沖鋒在前,一次次彰顯了央企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