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的冀北大地,春光明媚,萬里無云。河北承德新杖子鎮葦子峪村千畝梨花競相綻放,花香四溢。果農王瑞山圍著新裝的200千伏安配電變壓器說:“有了它,我們澆地就不愁了。”連日來,春耕春灌進入用電關鍵時節,國網冀北電力的供電員工每天都去上門為百姓農耕用電服務。
而這僅僅是國網冀北電力發揮企業優勢,積極建立與鄉村振興相適應的新能源供應體系的一個縮影。冀北電力圍繞光伏發電與鄉村發展做文章,走出了一條助力冀北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配電網轉型升級,助力冀北鄉村振興

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航拍圖-梁立新攝.
這個春天里,在唐山、在張家口、在秦皇島、在承德、在廊坊,國網冀北電力的員工在田間地頭為百姓春耕春灌忙碌著。該公司全面落實河北省委省政府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有關服務“三農”保春耕的要求,創新供電助力春耕服務模式,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春灌生產用電。
在唐山豐南區,國網豐南區供電公司員工來到黑沿子鎮打造的通威“漁光一體”現代漁業產業園內對其水面上的光伏板及設備進行檢修。水上光伏板發電,水下養殖各類魚種,這就是唐山市豐南區的“漁光一體”項目。
“我們在這里承包魚池養魚之后,黑沿子鎮供電所經常上門服務。”魚池主人陳素森說,“電力供應穩定了,跳閘少了、魚苗成活率也就高了,平均畝產可達2200斤,收入很可觀。”
為進一步保障改善民生、服務鄉村全面振興、保障首都生態安全屏障,國網冀北電力年內將投資27.5億元實施配電網轉型升級,支撐好13個縣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保障好60.41萬“煤改電”用戶用電無憂。抓好35個定點幫扶村駐村幫扶,大力實施農網鞏固提升工程,建設100個鄉村電氣化示范項目。
以綠色方式滿足京畿地區用電需求
進入5月,張北草原,綠意盎然。與無邊無際的草原一起鋪陳開來的是高大的白色風車,星羅棋布,連綿不絕。隨著風車緩緩轉動,巨量的風能轉化為電能。通過電網,這些能量不斷輸送到北京等地。
新能源的快速增長使冀北地區在新能源上“風光”無限,作為國務院批復的唯一可再生能源示范區,預計到2030年,張家口地區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000萬千瓦。
未來,國網冀北電力還將圍繞張家口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塞罕壩生態能源和諧共贏示范區、唐山海洋風光氫儲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秦皇島保電智能化專業示范區和廊坊臨空多能耦合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建設,進一步滿足新能源大規模發展高比例接入、電力可靠供應和系統安全穩定等方面的需求。
京畿大地,“綠”意正濃。國網冀北電力通過全力推動電網協調發展、加快示范區建設、服務新能源發展、強化能源轉型等有力措施和生動實踐,踐行“雙碳”目標,推動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實現突破,打造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冀北篇章。
開通供電服務綠色通道,助力國家重大戰略落實
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落戶廊坊,近年更是吸引了眾多大數據產業項目扎堆落戶。這對電網建設、優質服務,特別是電力的持續穩定供應提出了更高要求。
“您不用到營業廳來,可以在網上國網APP線上提交業務申請,按照提示上傳客戶資料,我們會在兩小時內審核受理。”4月29日,國網廊坊供電公司新華營業廳工作人員耐心回答了前來咨詢辦電業務的廊坊開發區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電力管理人員張鑫的提問。
近年來,國網冀北電力大力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推行用戶“刷臉辦”、企業用戶“一證辦”,深化“陽光業擴”,一企一策超前做好21項省級重點項目供電跟蹤服務。
此外,為進一步緩解疫情帶來的影響,國網冀北電力針對重點醫療物資生產類新辦企業、需擴大產能企業,實施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三零”服務,助推復工復產。
3月16日,河北廊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網冀北電力連夜調配物力資源,對接國網物資調配中心獲取省外可調實物信息,最大限度匹配清單中所列的各類物料。同時,通過ELP平臺實時監控運輸車輛狀態,及時協調運輸受阻問題,第一時間將3個批次9臺箱式變電站緊急物資全部安全、及時運至抗疫一線,國網冀北電力以實際行動彰顯央企“頂梁柱、頂得住”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