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縣域之間配電網的首次互聯互通,6月28日在昆山與常熟兩市之間的一次應急供電援助中,成功實施。
當天15時整,分別經過常熟調度和昆山調度發令倒閘操作后,國網常熟市供電公司所屬的10千伏常熟111陸涇線,經過兩地供電部門緊密協作,轉由昆山供電公司所屬的10千伏122立益線直接供電。常熟111陸涇線所服務的13家工業企業和34個臺區3000多戶居民,用上了“昆山電”。
據國網昆山市供電公司副總經理蘇寧介紹,縣市區域20千伏以下的配電網實行區域供電,獨立運營,獨立核算。區域電網之間的線損控制、電量結算等考核受行政區劃制約,一般很難實現互聯互通。此外,縣域之間的配電網進行互聯互通,還需要有效協調電網負荷和分割電網負荷。蘇寧稱,“此次昆山與常熟之間的10千伏線路轉供電,為兩地配電網的應急互助開了一個好頭,也探索出了一條安全、可靠的運行模式。”
今年電力迎峰度夏期間,國網常熟市供電公司將對10千伏111陸涇線供電片區實施大規模的老舊線路改造,按照改造要求,片區里的各類用戶將停電3天時間。在收到常熟供電公司的請求后,國網昆山供電公司立即行動,在雙方共同協作下,解決了路徑政處、線損計量、電費結算、調度流程等一系列問題,利用不停電作業新建聯絡線路及設備,制定了由10千伏昆山122立益線的跨區域供電的方案,徹底解決了常熟供電公司迎峰度夏改造該條線路的后顧之憂,避免了上千戶居民長時間的停電。
本次縣域配電網之間的轉供電,系國網昆山市供電公司應常熟市供電公司商請、兩地應急互助的一次緊密協作,有效保障了區域配網的供電可靠性,為配網縣域互聯貢獻了“昆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