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力工人在兩河口水電站500千伏送出工程線路高空走線,為電網“體檢”。


2022年8月23日,國網河南電力馳援四川的2臺中壓應急發電車抵達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支援三臺地方電網保障當地民生用電。

“9·5”瀘定地震,國網四川電力黨員服務隊為災區點亮應急照明。

碧水蜿蜒,滋潤沃野千里;蜀山錦繡,勾勒如畫四川。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黨中央在能源建設方面作出“四個革命 一個合作”、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部署。敢拼善為,實干興川。回溯十年,治蜀興川持續推進,國網川電勇擔重任。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的堅強領導下,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四川電力”)努力發揮頂梁柱作用,推進電網奮進前行,服務能源低碳發展,用情書寫非凡十年征程,用心謀劃未來發展藍圖。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新藍圖已經繪就——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四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奮力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國網四川電力定當踔厲奮發,繼續勇毅前行。
這十年,電網提檔升級
“量”“質”提升,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巍巍群山挺立,浩浩江河奔流。鳥瞰四川大地,一條條輸電大通道如巨龍般橫貫巴山蜀水。遍布城鄉的電網,為經濟社會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翻開四川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十年檔案,每一頁都留下堅實的鮮明電力注腳。
這十年,四川全社會用電量翻了近一番,從2012年的1831億千瓦時,增長至2021年的3275億千瓦時,年均增長6.7%,高于全國5.9%的平均水平。2022年,全社會用電量預計將達到3500億千瓦時。
用電規模“量”的增長,背后是能源供給保障能力“質”的提升。2012年以來,四川電網建設累計投資超過2700億元,換流站、變電站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星羅棋布;輸電線路縱橫四川、不斷延展。
目前,四川電網已是全國交換功率最大、運行控制最復雜的省級樞紐電網。打開四川電網架構圖,最北端的馬爾康500千伏輸變電站將金沙江奔涌而下的激流轉化為澎湃動能,涌入省內主網網架;東南端的宜賓換流站,經±800千伏賓金特高壓輸電線路送出,清潔能源跨越1906千米輸送到浙江金華……
十年來,四川特高壓骨干網架持續完善,為跨區跨省電力輸送打下了堅實基礎。四川電網通過“六直八交”與華東、華中、西北、重慶、西藏等電網相連,跨區跨省外送能力超4100萬千瓦,居全國第一。清潔水電每年減少中東部地區數千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環境質量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
十年來,四川電網主網結構不斷優化,供電保障能力邁上新臺階。八大500千伏通道匯集清潔電力送入負荷中心,全省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變電容量增長近一倍。省內供電能力由從2012年的3220萬千瓦增長至2022年的6020萬千瓦,有效滿足了逐年高速增長的用電需求,支撐了我省用電量年均6.7%的高速增長。
9月29日,我國西南地區首個特高壓交流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正式開工。攀西優化、鹽源改造、樂山南、德陽南等22項220千伏及以上重大電網工程也同步啟動建設,開啟了四川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國網四川電力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充分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為穩定市場預期、釋放經濟發展動能,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這批新開工的重大工程在四川的總投資達360億元,建設期可拉動社會投資約750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提供各類就業崗位1.2萬個,有效助力暢通國內大循環,有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國網四川電力董事長譚洪恩說。
“十四五”時期,四川電網將投入1800億元,加快建成省外“八直十交”聯網,省內特高壓交流為骨干、負荷中心立體雙環的堅強網架,打造強交強直、強送強受的堅強電網;提高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打造能源互聯互濟的樞紐電網;提升電網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助力能源轉型的新型電網,更好地滿足四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源需求。
這十年,供電保障可靠
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服務美麗四川建設
金龍大雪山下,丹巴縣丹東鄉村民過上了電氣化生活,電視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熱水、WiFi隨時供應;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村民們享受著耕、種、播、收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高效便捷;隨著電力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宜賓市三江新區成為發展熱土,眾多知名企業紛至沓來……
這十年,國網四川電力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務美麗四川建設出發,以“繡花功”聚力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持續提升供電服務水平,推動供電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統籌產業帶動和社會共贏。
從川西高原到川東北丘陵,從烏蒙山腹地到秦巴山區,充沛的電能供應、高可靠性的供電保障,為農業生產提供強勁動力、讓企業開足馬力生產、讓城鄉居民生活更加舒心。
四川是全國扶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十年間,新甘石聯網、川藏聯網、無電地區電網建設、“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農網鞏固提升等一批服務大局、著眼民生的電網工程刷新著川蜀大地的“幸福指數”。
在以電網建設為主戰場的同時,國網四川電力堅持以精準幫扶為突破口、以服務群眾為連心橋。2012年以來,共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333人,定點幫扶208個村,幫扶任務居在川央企之首;打造“彝興”“麗火”兩個扶貧品牌,助力1962萬元扶貧產品走出大山;免費培養1054名“三定生”,資助1.2萬戶彝家新寨建設,建成川電留守學生之家216所,兌現了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
“用上電”只是開始,“用好電”才是目標。2019年底,國網四川電力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完成了5992個小城鎮(中心村)、1045個貧困村電網改造。2021年,全省農網戶均容量提升2.27千伏安,供電可靠率、電壓合格率提升至99.85%和99.88%,實現了1194個貧困村通動力電,對口幫扶的208個幫扶點、3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以堅強電力助力發展“川字號”農業特色產業,讓人民群眾實現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轉變。
澎湃電能助力四川群眾昂首闊步邁入新征程。國網四川電力創新服務舉措,優化服務流程,暢通服務渠道,深入推進優化營商環境行動,大力推行“陽光業擴”和“三省+三零”服務,實施“村網共建、社網共建”,打造以“主動、智能、精準”為特征的現代供電服務體系。
2021年,四川線上辦電率、繳費率分別達到99%、88%,辦電環節與時間大幅壓降,10千伏高壓業務平均辦電時長從2018年的189天壓降至2021年的32天,讓客戶得到了實惠,讓群眾看到了變化。
十年來,國網四川電力積極落實國家輸配電價改革、一般工商業電價降價、精準扶持電價等政策,建設四川特色電力交易市場,累計減少用戶用電成本近1500億元。2020年以來,在甘孜、攀枝花、雅安、樂山、涼山、阿壩等六市州,建立全國首創水電示范區,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約30億元,有效促進了大數據、鋰電等優勢產業快速發展。
這十年,迎擊大戰大考
守住民生底線,彰顯川電鐵軍擔當
今年7至9月,四川經歷了高溫干旱、疫情封控、“9·5”瀘定地震等嚴峻考驗,國網四川電力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貫穿始終,堅持“大局意識”和“一盤棋”思想,在重重困難中保障了四川電網的整體平穩運行,牢牢守住了民生用電底線。
四川歷來自然災害多發頻發,除臺風、海嘯外,其他災害在四川均有發生。保障電力可靠供應,是國網四川電力履行“三大責任”的根本體現,是發揮國有企業“六個力量”的重要基石。隨著應急保障體系日益完善、科技裝備水平穩步提升、供電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國網四川電力成為人民群眾在危難時刻的堅強依靠。
十月,秋高氣爽,雅安市蘆山縣龍門鄉青龍場村,青瓦白墻、古色古香的居民安置點分外美麗,一排排嶄新的電桿沿著鄉村公路延伸向遠方。
“2013年,一場7.0級大地震突襲雅安蘆山,青龍場村是當年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2016年,我們就完成了重建,目前人均電力負荷容量比全省平均水平還高。”龍門供電所臺區經理駱康強說,“如今,村里電力充足,建起了大型康養中心,發展勢頭越來越好。”
十年來,面對供區范圍內發生的7000余起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國網四川電力始終高標站位,牢記“國之大者”,堅持一切以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為重、一切以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重,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現場,搶險救災、保障供電。據統計,十年間累計出動工作人員超21.7萬人次、車輛及裝備超5.9萬臺次,做到了“關鍵時刻聽指揮、拉得出,危急關頭沖得上、打得贏”。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國家電網人的身影。廣大干部員工勇于擔當、攻堅克難,國網四川電力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恪守“有呼必應、有難必幫”的莊嚴承諾,發揚“特別負責任、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電網鐵軍精神,展現了“大國重器”和“頂梁柱”的央企擔當。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網四川電力一直以超高站位、非常之舉做好疫情防控保供電工作。疫情初期,制定助力企業抗擊疫情快速復工復產的“電十條”,盡最大努力幫助企業盡快復工復產。2020年,嚴格貫徹執行支持性電價政策,累計讓利36.71億元,為市場主體“滿血復活”注入強心劑。
國網四川電力還深挖電力數據“富礦”,與省經信廳、省稅務局等部門在全國首創“經濟景氣度稅電指數”,精準“畫像”全省經濟運行情況,為政府疫情防控決策、企業高效用能提供數據支撐。僅2021年,電力大數據系列產品累計服務客戶超15萬家,為小微企業節約成本近億元。
四川一路發展,電力一路相隨。十年間,國網四川電力面對艱巨繁重的任務“咬定青山不放松”、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亂云飛渡仍從容”、面對層出不窮的矛盾“越是艱險越向前”,蹚出了一條電網建設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之路,在巴蜀大地上寫就了“為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中國賦能”的壯美篇章。
面向未來,國網四川電力將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鞏固民生電網建設成效,繼續加大各級配電網投資力度,持續提升配電網供電能力和質量,深化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現代服務體系,多措并舉為經濟社會提供更加堅強的電力保障,將更多改革紅利傳導至終端用戶,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持續前進,實現電力行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共贏,為四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蓬勃動力,奮力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