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鄰汕頭濠江入海口處,距離疏港大橋、廣澳港都只有不到5千米,2022年9月,坐落于此的廣東省風電臨海試驗基地(以下簡稱“試驗基地”)順利完成首臺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的型式認證試驗。此次檢測的機型為應用于揭陽神泉二350兆瓦海上風電增容項目、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全新生產的11兆瓦新型機組。型式認證的完成,將有力護航該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實現安全并網。
為助力廣東能源結構轉型,今年,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在廣東汕頭規劃建設試驗基地,打造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認證檢測公共試驗平臺”。試驗基地共規劃建設4個試驗機位,可滿足風機并網前所需的系列整機檢測項目條件要求,具備承載容量24兆瓦風機的檢測能力。試驗基地首期機位已于今年投入使用,遠期計劃于2024~2025年全面投產,建成后,將補足行業內大容量風機檢測認證的場地“缺口”,帶動風電產業自主創新和做大做強,推動新能源的安全高效并網和高質量發展。
補足行業“缺口”,助力廣東海上風電“加速跑”
大風起兮“電”飛揚!“規?;_發利用海上風電”正成為廣東落實能源保供要求、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抓手。《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推動省管海域風電項目建成投產裝機容量超800萬千瓦,打造粵東千萬千瓦級基地,加快8兆瓦及以上大容量機組規?;瘧?,促進海上風電實現平價上網。
試驗基地的建成,將補足大容量風機檢驗場地“缺口”,為規劃落地提供強有力支撐。近年來,隨著海上風電研發制造水平的不斷提升,風電機組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容量遞增。在廣東,年度并網機組的最大單機容量從2020年的5.5兆瓦躍升至2021年的8.3兆瓦,2022年至2023年間申請并網的機組已達單機容量13兆瓦,但國內現有的測試場最大僅支持8至10兆瓦風機,越來越難以滿足大容量風機的檢測認證需要。為了補足產業鏈短板,廣東電網公司于汕頭海上風電產業園規劃建設“2+2”臨海試驗基地,即首期2個機位在原有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持有的舊機位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擴容”,將試驗機位的最大承載能力提升至20兆瓦;二期2個機位將全新建造為擁有最高24兆瓦承載能力的大容量機位,預計可滿足“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國內研發應用機型的檢測認證需求。
試驗基地對行業的促進作用在基地所在的汕頭海上風電產業園將有具體的落地。近年來,汕頭海上風電產業園已有包括生產機艙罩、塔筒、柔性直流設備等在內的多家海上風電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隨著試驗基地的建立與成熟運作,風機制造企業可申請機位開展相關檢測,風電機組在一個園區內就能完成“生產—組裝—認證”的“一站妥”愿景將成現實。
目前國外先進的風電試驗場可支持15兆瓦級風機檢測,國內河北張北地區也建成了陸上試驗風場,但受制于風力條件,可支持的風機檢測容量更小?;亟ǔ珊?,風機檢測能力將一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當好“安全把關員”,守護綠電源源不斷進萬家
建設風電機組專門的檢測場所,規范開展并網前各項試驗檢測,對保障電網穩定與安全供電有著重要的意義。試驗基地建成后,將有效解決在海上開展風電機組型式認證和并網檢測試驗成本高、風險大、周期長等難題。
廣東省擁有4114千米海岸線和41.93萬平方千米遼闊海域,同時,由于廣東省臺風多發,在海上開展試驗,容易受到臺風、雷雨等惡劣氣候影響,甚至引發人身和設備安全事故。相比于海上測試,臨海陸地測試能更有效化解臺風、雷雨等惡劣天氣帶來的影響。在沿海風力資源優異的陸上開展海上風電機組試驗檢測,是國際發展趨勢。
廣東電網公司建設風電機組專門的檢測場所,規范開展并網前各項檢測試驗,相當于為風機并網前開出一張“證明單”、為項目業主提供一顆“定心丸”,全面守護大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試驗基地把海上風電機組的試驗檢測從海上轉移至沿海風資源優異的陸上,將有力支撐廣東省海上風電可持續發展、保障能源供應安全。
基地落戶汕頭,同時還兼顧了高效規范。汕頭附近海域擁有豐富的海風資源,臨近的粵東海域可達5至6級的風功率密度和750瓦/平方米的風能密度也確保了臨海風機試驗的規范有效。
提供“一站式”服務,力促新能源科學有序發展
推動新能源的高質量發展,廣東電網一直在路上。在檢測認證等基礎功能之外,試驗基地遠期還規劃打造“國際領先的海上風電試驗與研究基地”。作為海上風電科技創新研發場所,試驗基地擬開展大容量海上風電新型組網技術風電與儲能協調控制技術等創新研究,探索海上風電更加可靠、靈活、經濟的組網方式,以及配套儲能電站的建設、檢驗、運行策略等,支持風電新技術新裝備研發,推進源網荷儲協同一體化發展。
“一站式”服務引導新能源規范有序發展。廣東電網公司成立了省級新能源服務中心,提供新能源技術咨詢、并網受理、源網協調、交流聯絡等服務,一口對外服務政府和新能源投資主體。為了推動新能源科學規范發展,廣東電網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組織編制了陽江、汕頭等海上風電密集地區統一輸電規劃,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合理有序開發新能源項目。此外,還開展了“十四五”期間及中長期新能源消納研究、屋頂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網專項規劃等。2021年,廣東電網公司積極與海上風電投資主體對接,主動跟蹤各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進度,提前謀劃海上風電項目接入及并網調試,加快推進海上風電送出工程建設,超額完成了廣東省2021年底海上風電累計并網400萬千瓦的總體目標。
新能源并網實現“一次都不用跑”。廣東電網公司上線了新能源并網管理系統,實現全電壓等級、全類型新能源發電項目并網業務100%線上辦理,新能源業主線下“一次都不用跑”。截至今年10月底,累計受理約400個新能源項目,受理項目總容量超過6000萬千瓦。長期以來,廣東電網積極服務省內海上風電項目并網,累計并網總容量突破700萬千瓦。預計“十四五”期間,廣東將新增新能源裝機容量約4200萬千瓦,廣東電網將多措并舉全力保障新能源“能并盡并”。
接下來,廣東電網公司將深入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發揮好新能源服務中心、廣東省風電臨海試驗基地等平臺作用,持續提升服務水平,助力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