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力電池領域,技術路線之爭由來已久。近年來,三元鋰與磷酸鐵鋰電池你追我趕,常常引發業界關于誰是行業主流的爭論。但根據市場反饋,三元和磷酸鐵鋰各有優劣,有不同生存空間。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動力電池的產品性能也將進一步精細化。行業的未來不會僅僅是在三元鋰和磷酸鐵鋰之間分化。2月23日,工信部發布2022年全國鋰離子電池行業運行情況顯示,2022年全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750GWh,同比增長超過130%,其中儲能型鋰電產量突破100GWh。
另外,鋰電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以及風光儲能等領域迎來增長窗口期,去年全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約295GWh,儲能鋰電累計裝機增速超過130%。業內分析認為,在促進消費以及保持經濟增長的背景下,新能源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相應地,動力電池也會延續良好表現。
不過,今年動力電池市場的看點不再僅僅是產能,更多的電池廠和產業鏈企業將目光移向了新技術。在下游車企差異化的電池配套策略影響下,各電池技術路線也將迎來“戰國時代”。4680電池的風行就是響應了特斯拉降成本的需求;鈉電池則被認為在儲能方面有較大潛力。
另外,不同級別的電動汽車也會有不同組合的電池方案。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指出,A00/A0級主要選擇磷酸鐵鋰方案,A00級有望引入鈉離子電池;A級采取低配+磷酸鐵鋰,高配+三元鋰電池的組合策略,性價比更高的磷酸錳鐵鋰有望大量應用中端車。
事實上,無論哪種形態的電池,都會圍繞能力密度、續航能力、安全性、經濟性等幾個方面做文章。只要市場有更為細分的需求,新的技術還會繼續涌現和迭代,不同技術路線將相互補充,不斷發展完善。至于未來哪些技術將大放光彩,哪些將面臨淘汰,市場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