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蒲城農網智能化先后安裝完成配網自動化40臺開關、智能配電終端36臺、智能電網用電信息采集器1390臺,138臺配電臺區智能配電箱,用電信息采集工程智能電表安裝6502快,實現了全縣城區配電智能化。
用電智能化服務 高效安全優質
蒲城農網智能化運用,擺脫了一直以來農村電網“設備+人”的管理模式,形成了“設備+信息+人”的新模式,優化整合農電企業資源,簡化業務流程,提升企業集約化、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提起農網智能化應用后帶來的好處,蒲城供電公司調度中心主任劉福奇向記者介紹:“目前,蒲城農網智能化達到了遙信、遙調、遙測、遙控四個功能,有效提高電網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大幅縮短客戶停電時間,提高農配網故障反應速度,快速切除故障、恢復非故障區域的供電;提高農配網施工、檢修和搶修工作效率,減少了故障停電時間;實時監視農配網,及時發現、處理故障隱患,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
在蒲城供電公司的營配中心,可以直觀地看到“蒲城農網統一數據與集中監控平臺”的電子地圖,當某條線路設備出現故障,大屏幕便準確定位故障的區段位置。蒲城一企業老板也深有感觸地說:“如今,人家供電公司依托科技手段能超前發現我們企業客戶用電設備異常,在我們還沒覺察的情況下,供電員工就提前監控到了,為企業提供了超前預防用電設備故障的高科技服務,這種智能化服務真是太好了!”
“以前電壓低、不穩定,電視、冰箱等電器很少能同時正常使用,夏天特別是暑假天熱的時候,村子因為電壓低,買回來的空調根本都用不成。”從農網智能化項目獲益的蒲城蔡鄧村村民李大爺告訴記者,“農網智能化實施后,我們不僅享受到了統一的電價政策和優質、快捷的供電服務,而且也再沒有出現過因電壓不穩造成家電燒壞等情況,現在所有電器同時開都沒問題。”
記者從該公司一份統計表上看到,農網智能化實施后,智能化區域戶均停電時間將明顯減少,由20.84小時/戶減少到13.85小時/戶;平均故障隔離時間由60分鐘縮短至3分鐘;平均倒閘操作時間由40分鐘降至5分鐘以內;供電可靠率由99.877%提高到99.938%。
智能電表全覆蓋、全采集
蒲城智能電表入戶,在全省也是首次安裝。從2013年開始,蒲城開始大面積更換裝置智能化電表,覆蓋用戶達到20.77萬戶,其中企業客戶達到911戶,34個臺區實現了智能電表“全覆蓋”,,實現了用電信息采集的自動化。
智能電表安裝后,工作人員實現了從電腦自動化抄表,大大減少了人員的工作量。蒲城供電公司營銷部單勇向記者介紹說:“以前,一到抄表時間,我局全體人員出動,平均每個人分管500多戶,然后大家走村入戶抄數據,基本都是從早上7點多出門,到晚上天黑回單位,就這樣最快也得兩天時間,42個小時2520分鐘,現如今,信息化采集只需要一個人在電腦跟前,鼠標輕輕一點擊,不到1分鐘時間,所有的客戶用電情況一目了然,輕松搞定,大大節省了人力、時間。”
談起智能電表,蒲城供電公司調度中心主任劉福奇向記者介紹說,智能電表除了具備計量信息管理功能外,新增了有功和無功電能雙向計量,支持分布式能源用戶的接入;具備階梯電價、預付費及遠程通斷電、支持智能需求側管理;可以實時監測電網運行狀態、電能質量和環境參量,支持智能用電服務;具備異常用電狀況在線監測、診斷、報警及智能化處理功能,滿足計量裝置故障處理和在線監測的需求等新功能。
“想了解城區每個用電戶的電流、電壓、有功、無功等數據及開關、配電箱等設備運狀況,只需用鼠標點擊統一數據采集與集中監控平臺,便一目了然。”劉福奇邊介紹邊打開了信息中心的一臺電腦,點開蒲城統一數據采集與集中監控平臺,屏幕上立時出現了一張航拍地圖,立體畫面隨著輸電線路延伸,點擊線路圖,就可查詢相關設備信息。
走進蒲城縣洛濱小區,記者發現每戶門前整齊劃一的進戶線,新安裝的計量表箱,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蒲城縣洛濱小區居民舒蒲興高興地跟記者說:“更換智能電表,供電部門不收任何費用,聽供電部門的人介紹,智能電表可以通過撥打電話或發動短信來進行查詢電量電費信息、欠費及余額等信息,通過銀行、網上、電話、繳費卡等方式繳費。電力部門還通過電話或短信及時發布電能信息、繳費通知、停電通知、恢復供電等相關信息,以后就方便多了。”蒲城農網智能化提升農村電網信息化、自動化和互動化水平,更好地適應客戶的多樣化需求,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安全穩定、優質高效的供電服務。
“我們將充分發揮項目的技術支撐作用,圍繞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電壓合格率,不斷改善電能質量,深化和拓展系統功能,拓展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模式,打造成真正貼近大眾、服務社會的智能遠程平臺。”在談起今后農網智能化建設時,蒲城縣供電公司經理劉宏斌說。來源: 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