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蒙山東麓一路奔騰500多公里,長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貴州第一大江——烏江來到了貴州省余慶縣的構皮灘。在這里,貴州建設了該省最大的一座水電站——貴州“西電東送”標志性工程,總裝機容量為300萬千瓦的構皮灘水電站。
9月的構皮灘,已過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走進構皮灘電站,太陽烤灼后帶來的悶熱感卻絲毫沒有減退。與悶熱的天氣相對應的是,在電站機房里,5臺60萬發電機組正滿負荷運轉,經過水能到電能的轉換,通過橫跨在高山河谷間的一基基鐵塔、一根根導線組成的500千伏皮施線與外界連接,向外輸送電源。
500千伏皮施線作為西電東送的主通道之一,它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遠在千里之外的廣東用戶,線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來水豐富的今年,為了最大限度消納水電,構皮灘水電站的所有機組一直都保持滿負荷運行狀態。
為了線路安全穩定運行,貴州電網公司輸電運行檢修分公司凱里管理所派出8人對這條黔電送粵大通道進行特維特護,巡查線路隱患,消除線路缺陷。
如果說500千伏皮施線是黔電送粵的“大動脈”,那么,每月對線路進行特維特護的貴州電網輸電運行檢修分公司凱里管理所運維隊員就是這條大動脈的“保健醫生”。
“保健醫生”要定時“保健”
“叮零零,叮零零……”9月10日6時,天剛蒙蒙亮,凱里管理所運檢班工作人員魏林就被頭天晚上調好的手機鬧鐘叫醒了,關好鬧鐘后,魏林一邊穿衣服,一邊拿著手機給幾位同事打電話,叫他們也趕緊起床。
檢查了一下工具包,看到該帶的望遠鏡、測高儀、計步器、巡線平板、醫藥包一樣都沒少,魏林開始出發。
今年5月,魏林接班楊林,開始擔任500千伏皮施線1至95號桿塔線路主人。從那時起,每逢月中,魏林就要跟他的3名同事對500千伏皮施線進行一次巡視。
如何讓線路安全穩定運行有保障,貴州電網公司輸電運行檢修分公司為該線路量身定制了特巡特維方案。每月定時為線路做“保健”,做到對每基桿塔、每一檔線路的運行情況都了如指掌。及時梳理出線路缺陷情況,及時消缺,確保線路安全穩定運行。
每月定時為線路做“保健”,讓魏林每月都緊繃著弦,而和他同樣繃緊弦的還有從原線路主人梁祥手中接手96號至179號桿塔的特維特護任務的肖弛。作為線路主人的魏林和肖弛則在接手任務后,邊虛心地向“前任”詳細請教,邊認真研究運維方案,邊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
“去年發現的缺陷我們都及時進行了消缺,今年發現的我們也都制定了消缺計劃,確保線路安全穩定運行。”在特維特護方案的指導下,線路投運以來的3年里,從來沒有因故障而停運過。
巡線路上要進村入寨,攀山過河
“楊文躍,還好馬蜂沒蜇你的下嘴唇,如果蜇一下,你就成了《東成西就》里的歐陽鋒了。”今年8月對皮施線進行的一次通巡通視工作中,楊文躍和謝承平分在了一組,時值盛夏,天氣炎熱,在一基桿塔的腳下,茂密的林木因長得太旺盛而對線路構成了威脅。見此情景,楊文躍從工具包里拿出了刀,瞄準樹枝一刀砍了下去,就在樹枝倒下的同時,只見一只馬蜂從草叢里飛了出來,“哎喲哎喲……”還沒搞清什么狀況,楊文躍就感覺自己的嘴唇在一陣酸脹后火辣辣地痛了起來。聽到楊文躍的叫喊聲,正在巡視線路的謝承平立即趕過來,當他看到楊文躍的“香腸嘴”時,禁不住開起了玩笑。
“坐下,我給你抹點藥上去可能會好點。”謝承平一邊笑一邊從隨身攜帶的藥包里把藥拿出來,用藥棉給楊文躍抹上。
從構皮灘水電站到500千伏施秉變的線路長度為78千米,但從水電站到變電站的曲折公路卻達到了200多公里,而巡線則要在公路的基礎上多走上一倍的路,4組人員,每組人員行走的路程都在100公里以上。一路上不僅要進村入寨,還要攀山過河,穿越密林。因此,除了馬蜂之外,毒蛇也是巡線路上經常遭遇的敵人。
“五步蛇、眼鏡蛇、烏梢蛇、竹葉青,巡線的途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種蛇,有毒性強的,也有無毒的。”凱里管理所主任冉志紅說,相比馬蜂而言,深山密林中毒蛇最為讓人懼怕,為了保證員工特巡特維中的人身安全,凱里管理所與當地縣醫院進行了聯系,在施秉和余慶的縣城醫院等準備了多種蛇的血清,同時要求巡線隊員每次工作必須在醫藥包里裝好蛇藥、仁丹、風油精、創可貼等必備藥品。
“登山杖”成了降狗神器
9月10日10時,焦榮和彭順一起來到了施秉縣牛大場鎮銅鼓村,看著銅鼓村村后山上的鐵塔,焦榮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因為只要巡完了這基塔,他們當天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半。想到這里,焦榮便背起工具包往前沖。“把登山杖帶上,你忘記寨子里的十幾條狗了?”彭順一邊說,一邊把棍子遞給了焦榮。
“如果不帶登山杖,進村時遇到狗的圍攻就沒有反擊的工具。同時,登山杖也是打草驚蛇的好工具。”彭順說,在500千伏皮施線沿線的村莊里,由于地處偏僻,為了保護自己飼養的牲畜不被偷盜,當地村民幾乎每家都養有幾條狗,每次從村里過,狗便成了最主要的敵人。只要見到陌生人進村,總會成群結隊的上前圍攻。因此,每次去巡線,他總會帶上登山杖,因為登山杖不僅能防狗、防蛇,還能助行。
經過兩個小時的攀爬,穿過了荊棘密布的叢林,肖弛和同事來到了施秉縣甘溪鄉甘溪村涼風坳,站在鐵塔下,肖弛開始用巡線平板拍照、記錄著鐵塔及線路的信息。當拍照及記錄工作完成后,肖弛輕松地點了“上傳”鍵,頓時,當地的經緯度、空氣濕度、溫度、鐵塔及線路的狀況等數據便一一呈現了出來。
肖弛說,他們用來巡線的平板電腦是一種集成了3G技術的巡線監護設備,它通過GPS定位,以GPRS方式把數據傳輸給服務中心,利用GIS來查看巡線工巡線的狀況。這是巡線平板的基礎功能,在他們使用過程中,還充分利用了平板的定位功能。
70多公里的線路,有的靠近村莊,有的靠近公路,但在不靠村莊也不靠公路的深山老林里也有不少的桿塔及線路。很多時候,要巡一基塔,常常要爬山涉水幾個小時。因為路途遙遠再加上樹木濃密,走著走著,人便會迷失在茫茫大山中。肖弛說,遇到這種情況,人往往會抓狂,如果在密林中時間呆長了,還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每到這時候,他們就會拿出巡線平板來,查看自己所在的具體位置,了解附近的地形地貌,看看是否有其他道路可走。正是用好了巡線平板這一定位神器,才讓他們一次次順利地走出了深山密林。 (楊彬 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