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秭歸縣光伏扶貧項目接網工程施工現場。雷勇 攝
金秋時節,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駱駝灣村一派祥和景象:新修建的村民大戲院、標志石和休閑廣場錯落有致,一條幽靜的水泥路穿村而過,一排電桿整齊地佇立在路旁。“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在駱駝灣村口,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提出的殷切期望被制作成醒目標語,印刻在墻上,時刻鼓舞著阜平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10月17日是我國第三個“扶貧日”,也是國際消除貧困日。扶貧脫貧,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人民福祉。國家電網公司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加大投入,積極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持續開展定點扶貧改善民生,大力推進“國網陽光扶貧行動”,加強援藏援疆興邊富民,推進村村通動力電、井井通電、光伏扶貧項目接網等工程建設,切實完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有效改善了貧困地區百姓的生產生活條件,為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持續多年定點扶貧改善民生
公司持續21年開展五縣區定點扶貧,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把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上,顯著改善扶貧地區基礎設施,促進扶貧地區多項事業發展,真正發揮拔窮根的作用。
“自從今年7月份用上大電網的電以后,我就買了兩臺攪拌機,把牧民們多余的牛奶收購回來后,專門制作酥油。”9月27日,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省瑪多縣瑪查理鎮幸福牧家小區,藏族牧民昂賽欣喜地講述通電后的變化。原來騎馬放牧的昂賽,是村里第一個把酥油變成商品,產生經濟效益的人。
扶貧開發,成敗在于精準。由于貧困地區的地理環境、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不同,采取的扶貧政策、舉措不能一刀切,扶貧方式只有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愿,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點子”。在多年扶貧工作中,國家電網公司始終堅持依托政府,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發力,把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上,真正發揮拔窮根的作用。
1995年,原電力工業部按照國務院部署,承擔湖北省秭歸縣、長陽縣、巴東縣和神農架林區“三縣一區”定點扶貧任務。國家電網公司組建后,繼續承擔湖北“三縣一區”定點扶貧任務。2011年開始,公司新增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為定點扶貧縣。開展定點扶貧21年來,公司累計向湖北“三縣一區”投入電網建設資金19.4億元,并向五縣區無償捐贈扶貧資金16066萬元,實施扶貧項目347項,在幫助貧困地區通電、通路、通水,改善醫療、衛生、教育條件,帶動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地處三峽大壩左岸的露珠茶場,是國家電網公司捐資60萬元扶持的特色產業。“國家電網公司資助我一戶,我要帶領鄉親們一起富。”湖北省秭歸縣露珠茶葉業合作社理事長周功旭說。從通電、通水、通路等基礎設施扶貧,到送醫、送學、送培訓等智力幫扶,接力開展“美麗鄉村,綠色發展”項目的特色產業扶貧,在定點扶貧工作中,公司強調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抓住重點,實施縣域產業化扶貧帶動、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升級農村電力設施、修建山區公路、改善人畜飲水條件、實施醫療衛生項目、推動科技文化下鄉……一項項有針對性的舉措瞄準貧困“病根”,實施“靶向治療”,實現了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巨大飛躍。
通過多年富有實效的工作,湖北、青海五縣區定點扶貧基礎設施顯著改善,文教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產業扶貧取得明顯成效。國家電網公司兩次獲“中央國家機關等單位定點扶貧先進單位”榮譽,被國資委授予“中央企業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大力推進貧困地區農村電網建設
“十三五”期間,公司制定實施“國網陽光扶貧行動”計劃,下大力氣推進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努力為脫貧攻堅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支撐,助力定點扶貧縣貧困人口全面脫貧。
10月10日,在山東省高密市井溝鎮小李村,冬暖式大棚項目區正在建設,幾十名村民喊著號子搬運搭建冬暖式大棚物料。8月份實施的機井通電工程,解決了小李村村民靠天吃飯的困境,為農作物灌溉以及發展蔬菜大棚創造了條件。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網建設一直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多年來,國家電網公司合理統籌城鄉電網發展,通過實施一、二期農村電網改造和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公司農網戶均配變容量由2010年的0.99千伏安提高到1.72千伏安;網架結構顯著改善,裝備水平明顯提高,農村低電壓問題得到有效治理,較好支撐了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了農村消費升級對電力的需求。2013年以來,公司投入農村電網改造的資金超過3000億元,其中投入供區內貧困縣農網改造的資金每縣年均達4500萬元,比供區內縣年均投資高出12.5%;通過加快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公司解決了41萬無電戶174萬無電人口的通電問題,于2015年6月完成電網延伸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改善了新通電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通過開展縣域孤網與主網聯網工程,解決了西部地區縣域孤網運行和與主網聯系薄弱問題,為當地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在青海省格爾木市光伏工業園區,一座光伏電站熠熠生輝地矗立在沙漠戈壁上。這是今年5月投運的國家電網公司首座扶貧光伏電站——“國網陽光扶貧行動”瑪多縣1萬千瓦扶貧光伏電站。
“十三五”期間,公司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發揮資源、技術、管理、服務優勢,制定實施包括村村通動力電工程、國家光伏扶貧項目接網工程、定點扶貧工程的“國網陽光扶貧行動”計劃,努力為脫貧攻堅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支撐,助力定點扶貧縣貧困人口全面脫貧。
“國網陽光扶貧行動”計劃包括村村通動力電工程,即實現公司經營區內未通動力電的3.908萬個自然村通上動力電,完成已通動力電但容量不足的8.669萬個自然村的電網升級改造;國家光伏扶貧項目接網工程,即及時為公司經營區13個省份374個縣的2.7525萬個村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做好報裝服務及接網工程;定點扶貧工程,在湖北省“三縣一區”和青海瑪多縣建設或異地建設光伏電站,所得收益用于扶貧。其中,公司投資9000多萬元,于今年5月建成瑪多1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可為該縣2000多貧困人口脫貧提供資金保障;投資8000多萬元,于今年9月底建成湖北“三縣一區”0.98萬千瓦光伏扶貧試點項目;解決湖北省“三縣一區”革命老區的缺電問題,其中,2017年完成“三縣一區”404個革命老區村的農網升級,滿足農業農村和生活用電需求。
“電足了,心暖了,奔小康的干勁更足了。”充足可靠的電力,為貧困地區開展節水灌溉、發展設施農業、實現產業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像一盞明燈,照亮了貧困地區群眾的脫貧致富之路。
扶業扶智激活貧困地區發展動力
公司突出行業特色,堅持“輸血”和“造血”相結合,通過產業扶貧、對口支援、人才援助等方式,把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同當地各項事業發展結合起來,幫助貧困地區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發展動力。
甘肅定西、河西和寧夏西海固地區被統稱為“三西”地區。這里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和最困難地區,曾被認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如今,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甘肅河西地區的支柱產業,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三西”扶貧也實現了從救濟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的轉變。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扶貧工作中,“輸血”重要,“造血”更重要。在多年堅持不懈的扶貧開發工作中,公司突出行業特色,堅持“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注重把改善貧困群眾生活條件同改善生產條件結合起來,從救濟式扶貧循序漸進過渡到產業扶貧等“造血”式扶貧模式,幫助貧困地區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最大限度調動當地群眾的積極性,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
堅持扶業扶智,激活發展內生動力。公司緊緊依靠各級黨委、政府,注重以產業扶貧培育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十二五”期間,公司在定點扶貧五縣區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71項,發展藥材、柑橘等農作物基地和生態養殖,惠及15.8萬人;注重扶貧先扶智,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累計實施文化教育項目53個,為1.7553萬學子改善了教學環境,資助500名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
堅持興邊富民,加快跨區輸電大通道建設。我國邊疆地區經濟相對落后,但能源資源豐富。近年來,公司積極利用特高壓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輸電的優勢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建設“西電東送”大通道,促進邊疆地區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為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公司于2014年建成第一條“疆電外送”大通道以及川藏聯網工程,正在建設6條特高壓輸電大通道,支持新疆、內蒙古、甘肅的能源資源送出。“十三五”期間,公司還將加快推進正在建設的新疆、甘肅、內蒙等特高壓外送通道工程,規劃建設“兩交兩直”特高壓工程,構建覆蓋川渝藏負荷中心和水電基地的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促進邊疆資源優勢轉化,加快邊疆脫貧步伐。
堅持對口援助,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公司持續加強援藏援疆工作,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推進電網建設、實施人才援助等方式,深化全方位扶貧協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西藏最為偏遠的阿里地區措勤縣,是公司的對口援助縣。公司2003年以來累計投入2.45億元,幫助措勤縣建設光伏電站、牧民安居工程等百余個項目,使措勤縣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目前,公司已先后選派了四批干部赴國網西藏、新疆、蒙東電力掛職開展幫扶工作。
“我們蒙古族史詩《江格爾》有73章內容,每章能說唱兩三個小時,但供電公司工作隊為村民辦的實事兒好幾天都講不完!”談起供電公司住村工作隊的工作,新疆塔城查干阿德爾格村黨支部書記巴代·米卡說。
民生所指,國運所系。從普遍服務到精準扶貧,從基礎扶貧到產業扶貧,從“輸血”到“造血”——國家電網公司履責擔當,堅定地扛起電網扶貧開發重任,以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來源:國家電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