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舉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吹響脫貧攻堅“沖鋒號”。
“扶貧攻堅、電力先行”。貴州電網公司認真落實貴州省委省政府和南方電網公司關于扶貧工作的相關要求,不等不靠、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先鋒隊。
今年以來,貴州電網公司系統謀劃、精心布局精準扶貧工作,依托信息化平臺建立“一圖一清單”(扶貧地圖、責任清單),實施“四項行動”和“黔電菜園”計劃,建立起“省、地、縣”三級聯動幫扶機制,打造了“電亮·同步小康夢”扶貧工作品牌。
扶貧地圖,信息化支撐,一點可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精準管理;電力行業扶貧,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助力地方產業發展升級;結對幫扶,點面結合,合力精準推進,因地制宜實施有效幫扶措施;駐村幫扶,真幫實促、真蹲實駐,真心實意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公益幫扶,真情服務,動員和組織更多員工、志愿者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在扶貧攻堅的時代浪潮下,電網人勇立潮頭,一幅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宏偉畫卷正鋪展開來。
扶貧地圖:依托信息化平臺,實現扶貧攻堅精益管理
如何面對海量的扶貧工作信息?如何精準施策、精準發力?貴州電網公司依托信息化平臺,在南方電網公司系統內首家建立了精準“扶貧地圖”系統,細化目標任務,實現省、地、縣三級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銜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精益管理。
今年初,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南方電網公司關于扶貧攻堅的安排部署,貴州電網公司建立起扶貧工作“一圖一清單”,健全了省、市、縣三級幫扶機制,印發了“十三五”精準扶貧工作規劃、年度行動計劃,確定了23個“十三五”期間任務項、38個2016年任務項,進一步明確扶貧資金使用、扶貧工作宣傳、駐村干部管理等內容。
電網投資建設情況、結對幫扶信息、駐村干部情況……登錄貴州電網公司“扶貧地圖”管理系統,一組組數據立刻呈現出來。這個管理系統將貴州電網公司整體扶貧推進情況以及全省66個國家關注的重點貧困縣相關扶貧工作信息等全部收錄,實現動態管理。
為有序推進扶貧工作,貴州電網公司全面梳理各基層單位扶貧情況,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繪制了扶貧工作地圖,明確了扶貧地區地理位置、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地理位置、區域環境、電力負荷等情況,為精準推進、精準施策、精準落地提供直觀的依據。
打開貴州電網公司“扶貧地圖”,就能隨時掌握全省“四項行動”的總體情況,清晰了解每個市、縣的扶貧工作情況,以及當地電力線路分布情況如何,交通情況怎樣等信息,有助于精準識別,做到扶貧攻堅心中有數。
據介紹,該地圖不僅能使各責任部門有的放矢地開展相關工作,同時也是各責任部門扶貧工作進度及完成效果的業績單,起到督促和檢驗的作用。
據悉,接下來,貴州電網公司將進一步完善“扶貧地圖”并開發手機APP,以信息化平臺建立精準扶貧作戰地圖,對扶貧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實現動態管理,確保各項工作整體推進、有序開展、取得實效。最終,貴州電網公司“扶貧地圖”將形成政策法規宣傳、業務動態管理、資源共享、數據決策及愛心力量匯聚的精準扶貧信息化平臺,實施扶貧工作精準管理,確保“十三五”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
電力行業扶貧行動: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助力脫貧致富
貴州農村電網供電面積約17.3萬平方公里,自1998年以來,已經過了四輪農網改造升級,形成農網固定資產468.7億元,為3637萬農村人口提供了可靠電力保障。
過去5年,貴州電網公司在武陵山、烏蒙山、滇桂黔石漠化三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累計投資251.62億元開展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實現了農村電網的全面改造升級,為加快貴州省農村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促進廣大農村脫貧致富提供了良好條件。
盡管如此,由于部分地區經濟社會加速發展使得農村用電需求增大,以及部分農村地區用戶居住偏遠等因素的影響,省內一些偏遠農村地區還存在網架薄弱、供電不穩定等問題。今年以來,貴州電網公司大力實施“電力行業扶貧行動”,在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中,堅持差異化、精準發力,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提高投資效益。2016年-2017年優先安排分別投資50.1億元和18.2億元投資完成1278個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和10552個低電壓臺區改造工程,規劃新建及改造35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969.7萬千伏安,新建和改造農村電網線路93045公里,農村電網建設進度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全省“十三五”電力扶貧專項規劃、全省農村配電網改造升級規劃、1278個小城鎮中心村配電網改造升級規劃以及部分中心村電網改造等工作。結合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及試點光伏扶貧工程,全面啟動了2016年15億元“小康電”項目投資建設工作,充分發揮行業優勢,重點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用電問題,確保493萬貧困人口電力扶貧全覆蓋,確保實現貧困戶生活用電不愁、農村動力用電不愁、電能質量基本保障,發揮行業優勢助力脫貧。
據了解, 2016-2018年,南方電網公司將繼續加大投入,在貴州規劃投資192.45億元,解決農村電網供電可靠性低、電壓穩定性差及農村經濟發展較快地區用電瓶頸問題,以滿足貴州農村小康對電力的需求,達到并高于國家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相關指標要求。到2020年,貴州農村供電可靠性達99.83%,年停電時間不超過17.52小時,綜合電壓合格率不低于97.9%,戶均配變容量大于2千伏安。
結對幫扶行動:精準發力,打造扶貧攻堅示范工程
貴州電網公司點上聚焦“兩縣兩鄉兩村”(紫云縣、丹寨縣;臺盤鄉、石門鄉;陽芳村、小寨關村),面上著力貴州省66個國家關注的重點貧困縣,重點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用電問題,確保493萬貧困人口電力扶貧全覆蓋。
地處麻山腹地極貧地區的紫云縣,是全國唯一的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也是貴州省50個重點貧困縣和10個取消GDP考核試點縣之一,全縣共有52個一類貧困村,22個二類村、18個三類村,是貴州省內喀斯特脆弱生態環境條件下區域貧困的典型代表。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扶貧開發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貴州省委省政府、貴州省國資委12家企業幫扶12個貧困縣的要求,貴州電網公司結對幫扶紫云縣,計劃在“十三五”期間投資1.8億元用于紫云縣農村電網用電薄弱環節改造,為紫云縣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
為了做好精準扶貧工作,貴州電網公司與紫云縣簽訂幫扶協議,選派4名駐點駐村干部,2016年重點幫扶紫云縣“一鎮三村”(板當鎮、小寨關村、新塘村、落麥村),并確定小寨關村為南方電網公司精準扶貧示范村創建點。貴州電網公司、安順供電局領導先后深入紫云縣與紫云縣委、縣政府及相關鄉鎮進行了50余次有效對接,對當地情況進行了深入、系統的了解;成立了結對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系統推進對口幫扶工作。
2016年,貴州電網計劃投資1070萬元對紫云縣小城鎮、移民搬遷、工業示范園區及兩村三個臺區的電網進行升級改造,投資修建硬化溝渠,重點解決村民飲水和經濟作物的種植灌溉問題,協助解決個別鄉村通組公路建設。其中,對紫云縣農網用電薄弱環節進行改造的投資為248萬元,著力提高3個鄉鎮1萬余用戶的供電質量;對南方電網公司精準扶貧示范村小寨關村進行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的投資為148萬元,電網升級改造完成后,小寨關村將如期實現全體村民生產生活用電不愁、農村動力100%全覆蓋的目標。
在全力加強紫云縣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之外,堅持“重點推進”的原則,優先扶持未“減貧摘帽”的貧困鄉鎮、貧困村。按照紫云縣脫貧攻堅貧困退出目標任務,貴州電網公司逐年結對幫扶紫云縣貧困鄉鎮或村,集中幫扶資源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增強幫扶點自我發展能力,形成脫貧亮點。開展“電亮·留守兒童親情夢”、“責任紫云行、扶貧南網情”等扶貧公益活動11次,建立“陽光小屋”,捐款6.5萬元。
駐村幫扶行動:真幫實干,切實履行脫貧攻堅責任
年產量1萬多斤,市值15萬元,村民平均收入增加2000多元……近來,臺江縣陽芳村40戶村民種植的紅米在電商銷售火爆,不再像以往一樣擔心沒有銷路。
臺江縣陽芳村是南方電網公司精準示范村創建點,受地理位置、山路崎嶇等因素影響,該村沒有人力、物力發展產業,村民守著這片好山好水的地方卻不能擺脫貧困。
凱里供電局派出的駐村干部經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融入當地環境,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有效扶貧對策,決定在村里因地制宜發展紅米種植,并與有關貴州農業發展公司建立聯系,取得種苗和技術支持。紅米成熟后,借助“黔電菜園”平臺,搭建和拓展產品的銷售渠道,幫助村民增加收入。
不僅如此,凱里供電局派駐的駐村干部還借助陽芳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帶領村民在河邊沙灘上建成農家樂,目前這個投資僅8萬元的農家樂開業當天營業額就達到3000元,可以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50余戶村民受益,預計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帶來收入10萬元,推動了該村停滯多年的旅游開發。
今年以來,貴州電網公司共選派69名政治可靠、熱愛農村工作、擅長組織協調的干部到全省各地擔任駐村干部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在駐村工作日常管理中,貴州電網公司加強動態管控及指導,確保做到真選實派、真蹲實駐、真幫實干,切實幫助貧困村和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同時,加強對選派干部各方面的資源支持,積極為選派干部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將駐點、駐村工作作為干部人才的鍛煉和培養平臺;積極引導駐村干部深入走訪群眾、聯系群眾、增進與群眾的感情,努力為群眾辦實事。立足自身優勢,幫助理清發展思路,推動項目落地,促進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
公益幫扶行動:搭建平臺,彰顯央企力量
9月25日,第16所“南網愛度書屋”在習水縣土城鎮同維希望小學落成。來自社會各界的濃濃關愛之情,通過一本本富含知識的圖書,傳遞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這是貴州電網公司“電亮”系列公益活動的一個縮影。
今年,貴州電網公司圍繞貧困學生、留守兒童、殘障人士、空巢老人四類群體開展“電亮·助學夢、 親情夢、自立夢、暖家夢”四項活動,積極與扶貧村建立結對公益扶貧鏈,與留守兒童、貧困學生、殘障人士及空巢老人結對1643對,共計捐款、捐物66萬元,建設留守兒童之家10個,積極提供力所能及的關心和幫助。
同時,貴州電網公司堅持企業“幫”和職工“助”相結合,采取“互聯網+”扶貧的模式,運用 “幸福南網”微平臺等新媒體,搭建“電亮·圓夢”扶貧公益微平臺。
遵義供電局“愛度”扶貧公益平臺就是其中之一。這個以“電度”作為電網企業特有的“符號”傳遞溫暖、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的平臺,今年以來不斷深化“電亮·圓夢”公益服務內涵,延伸和拓展“愛度”扶貧公益活動。籌建南網“愛度”書屋、關懷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
截止目前,通過籌建“愛度”書屋,已捐贈課外書籍6700余冊,書包、文具及文體用品4868件套,捐贈總價值達18萬元,惠及學生4800余人。
此外,“愛度”公益團隊還定期發動職工捐款、舉辦“愛度義賣”活動籌集“愛度”基金,轉換為“愛心電”,用于扶助見義勇為人士、抗戰老兵、軍烈屬、孤寡老人、貧困學生、留守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奉獻愛心回報社會。
如今,“愛度”已成為涵蓋物質關愛、文化關愛、心理關愛、災難援助、環境保護等內容的公益之網,成為發現和幫助需要關愛的困難人群、讓困難群體有表達的渠道和關愛的紐帶,成為社會各界人士奉獻愛心、匯聚能量的平臺。
以一個善念激發每一個人心中的善念,以一個善行推動無數善行,以企業小善,促社會大善。包括“愛度”在內的“電亮·圓夢”公益平臺正積極探索可持續公益行為,引導公眾共同參與,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鮮活的實踐素材。 來源: 央廣網(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