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經濟增長與用電下降的反差,據分析,我國經濟結構顯著變化和節能降耗的效應,對用電量變化產生重要影響。各產業、行業的電力需求強度存在極大差異。比如,目前第一產業單位增加值電耗約為400(千瓦時/萬元),工業單位增加值電耗約為2460(千瓦時/萬元),第三產業單位增加值電耗約為370(千瓦時/萬元)。工業內部各行業之間也存在巨大差異。所以,在電力需求強度差異大的行業之間發生較小的結構變化,都會對社會用電產生強烈影響。
上半年,從第一、第三產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特點看,上半年用電3.81%、9.42%的增長幅度與增加值3.8%、8.3%的增長幅度是基本吻合的。社會用電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工業增長速度回落、用電量大幅度減少、用電比重下降引起的。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和用電增幅同比分別回落6.5、16.96個百分點,比重同比分別降低2.2、2.9個百分點,約拉動社會用電增幅回落12.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與工業用電增長的反差很大。
工業內部各行業電力需求強度差異很大,由此帶來的行業增加值構成與用電構成的差異也很大,這種結構性差異在各行業增長不同步的情況下,必然對電力的總體需求產生較大影響。
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對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影響更甚于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影響。按照中電聯統計的全部工業企業用電和統計局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測算,上半年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用電同比降低48.9%,對全部工業用電減少產生了較大的拉動作用。此外,工業內部產品結構的調整,對用電需求減少同樣有比較大的影響。
對于節能降耗的效應,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分析指出,上半年,在統計的44項工業產品的單位產品電耗指標中,有30項同比降低,尤其是耗電比重較大的幾項工業產品。在統計的44項主要耗電工業產品中,因為單位產品電耗下降,共節電81億千瓦時,約影響這部分產品用電增幅降低2.01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全部工業的節能效果,技術節能(節電)估計影響全部工業用電降低在1.5個多百分點。
“十一五”以來,企業余熱、余能回收利用等節能項目建設推進很快。通常利用回收能發電的小容量機組,企業不會并網,生產的電力一般都是自產自用,這從企業能源加工轉換表的電力產出量與工業統計的火電產量的差距可以反映出來。所以中電聯統計的企業用電不包括這部分電力消費。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用回收能發電約2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5%,約占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的2.5%。若僅考慮這部分用電,實際工業用電要比中電聯統計的工業用電提高約0.15個百分點。
我國國民經濟行業門類齊全,產業鏈條很長,其經濟變化的巨大慣性作用,肯定會使經濟波動幅度與用電波動幅度在進度統計上產生差異。特別是在經濟轉折時期,月度、季度彈性系數大小一般不具有規律性的參考意義。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表示,經濟增長與電力消費的關系是一個復雜的課題,我們的研究也未能完全從數量關系上說透。我們愿意和社會各界來共同研究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