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隨著220千伏北興新建智能變電站主變基礎、構架基礎、中性點構架基礎澆筑工作的全部完成,主控建筑主體結構及室內電纜溝澆筑完成80%,即將進行鐵塔地面組裝和主變安裝,標志著黑龍江電力公司新建的首座高緯度智能變電站主體工程已全面接近尾聲。
北興地區位于黑龍江省東部七臺河市,是七臺河市煤炭生產基地及無煙煤原產區,是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隨著煤炭生產、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使該地區用電負荷發生了高速增長,2008年該地區綜合負荷已達到11.27兆瓦,僅2009年即新增負荷20兆瓦。而北興地區目前主要由七臺河一次變35千伏七北線供電,承載著七臺河東部地區北興農場、鹿山礦業集團、宏嵐鎮、老柞山金礦等地的生產、生活及煤炭開采加工供電任務。亙長長24.47千米的35千伏七北線路上“T、π”接有6座變電所,供電網絡薄弱,不符合“N-1”供電安全準則,供電半徑長達55.27千米、線徑小、電壓質量低、線損大、供電可靠性低,導致設備長期滿載運行,使該地區新增加負荷不能接入系統,供電存在卡脖子現象,無法滿足該地區煤炭開采、加工行業等重要用戶供電可靠性需求,嚴重制約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煤礦安全用電。
為了促進該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滿足工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用電需求,增加供電可靠性,滿足風電聯網需要,黑龍江電力公司提出在該地區新建220千伏北興變電站。同時作為國家電網公司建設智能變電站第一批42個試點項目之一,新建的220千伏北興變電站將以一體化信息平臺為基礎,無縫集成智能組件,實現各種智能化的高級應用功能,體現智能變電站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特征。該站設計方案于2010年4月通過了國家電網公司的集中評審,2010年7月通過了國家電網經研院的初設審查。工程于2010年9月10日正式進場施工;2011年10月16日,該工程順利通過了土建第一階段質量監檢。根據工程進度計劃,北興智能變電站將于11月25日線路具備π開條件,12月20日前,整體工程竣工投運。
220千伏北興智能變電站是戶外AIS變電站,電流互感器采用羅氏線圈結構電子式組合式互感器,同時取出電流及電壓,間隔內的保護取自本間隔的電流及電壓,從而簡化了二次切換回路。電子式互感器與隔離開關采用組合安裝。220千伏線路保護采用保護測控一體化設計,減少了屏位,過程層網絡采用SV和GOOSE共組網的方式來實現。尤其作為中國首座高緯度高寒地區智能變電站建設試點,220千伏北興智能變電站設計采用合并單元與智能終端下放到戶外配電裝置間隔內,同時加大投資,對智能匯控柜增加保溫、隔熱、驅潮、散熱等措施。(桑學勇? 張洪新)
信息來源:黑龍江省電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