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最大生態移民區紅寺堡實現智能用電12月3日,經過紅寺堡供電局員工的共同努力,全國最大的生態移民區——紅寺堡轄區內3.8萬戶居民和工商業用戶實現了“全覆蓋”智能用電,率先在寧夏22個縣區中完成了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任務。
??? 從1999年開始搬遷安置寧南山區最貧困地區的百姓,到今天20萬移民落腳生根,作為全國最大的生態移民區,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紅寺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村通電、通車、通路,現代化城市生活在移民中逐漸實現。電力的先行,已成為推進紅寺堡經濟發展、解決群眾脫貧致富的“快車道”。近年來,紅寺堡供電局不斷加大電網建設和改造力度,先后建成了汪家河110千伏變電站、紅崖35千伏變電站等工程,當地電網供電能力和安全質量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今年寧夏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啟動,總投資數十億元計劃將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新型農村電網,重點解決農村電網變電站布點不足、網架單薄、供電不可靠、低電壓、供電“卡脖子”等突出問題,其中涉及紅寺堡農網升級改造的項目共82個,總投資3900多萬元,主要包括設施農業、危房改造、生態移民等通電和電網改造。特別為支持寧夏黃河善谷建設,在各級部門的共同協調下,紅寺堡供電局“特事特辦”連夜加緊施工,建成了寧夏弘德工業園區10千伏線路架設和630千伏安箱式變壓器的安裝及用電報裝等任務,確保了援建項目在弘德工業園的開工落地。
??? 2011年,紅寺堡供電局認真貫徹寧夏電力公司“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目標,成立用電信息采集改造辦公室,打破常規,超前謀劃,實行在居民小區、商網、農村臺區分別先行試點建設改造模式,集中挑選骨干力量組建專業技術隊伍進行現場疑難公關,在最短的時間內更換智能電表,為實現供電服務網絡化、互動化打下基礎。截止12月2日,轄區內3.8萬戶工商和居民用戶實現了“全覆蓋”的智能用電,率先在寧夏22個縣區完成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目標。移民們可通過穿墻式自助繳費終端包括現金、銀行卡、充值券三種支付方式,以及供電營業廳柜臺、大堂式自助繳費終端、POS繳費機、居民小區壁掛自助繳費終端等多種渠道輕松完成購電業務。除了具有普通電表的電能計量功能外,還能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將居民的用電情況及時傳送到電力部門,最大限度地降低表計量故障給用戶帶來的麻煩,還具有費控管理功能。“真沒想到,活了大半輩子,不僅能住上新房子,還能用上現代化智能電表,而且從家里出來用不了5分鐘就能交電費,對我們這些上歲數的人來說,真是方便。”剛剛住上新房子的移民顧金才感動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