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利縣供電公司郝家供電所地處油田腹地,全體職工在所長董志超的帶領下,在做好農電優質服務的同時,把優質服務的觸角伸向油田電力市場,陸續將供電所轄區內的東辛、現河兩個采油廠174口油井,轉到地方電網。每月增加供電量500萬千瓦時,月供電量比計劃翻了三翻還多。他們如何做的呢?請看以下三個小片段:
二零零七年七月十九日,凌晨五點
一場特大暴風雨襲擊了郝家鎮。郝家供電所客戶服務室里的電話,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鈴聲,值班員王立振一把抓起話筒:
“你好,郝家供電所電力搶修服務電話,有事請講。”
“我是現河采油廠,我們這里有三口高產油井停電了,請抓緊派人維修。”聽筒里的聲音急切而焦灼。
故障就是命令。配電組組長梁營不顧身體感冒高燒,立即帶領搶修隊人員趕往出事地點。等搶修人員冒著瓢潑大雨到達現場,卻傻眼了,三口并排著的油井并不在郝家供電所的管轄區域內。原來現河采油廠面積龐大,油井遍布辛店鎮、史口鎮、勝坨鎮、郝家鎮境內,報修人員忙中出亂,錯把電話打到了郝家供電所。梁營立即將情況向所長董志超作了匯報。電話那頭回答,沉穩有力: “三口高產井,停電一分鐘就是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損失,我們要落實首問負責制,主動查明屬那個供電所管轄,聯系他們的人員趕到現場,配合他們工作,盡快恢復供電。”
10分鐘后,勝坨供電所的人員到了,緊接著準備材料,登桿檢查,更換部件,經過緊張的搶修,六分鐘后,第一口井順利送電,又過了十分鐘,三口油井轟鳴的聲音響徹原野。采油女工激動的上來為搶修人員抹去臉上的雨水。
兩天后,現河采油廠副廠長許星親自帶隊,將一面印有“保障有力,合作共贏”的錦旗交到公司經理萬紅軍手中,表達了他們對電力職工的真誠謝意。
時針指向二零零七年二月二十三日 上午九點
董志超像往常一樣,帶領巡線人員認真巡視、記錄著郝家線的運行情況。當巡至前岳村附近時,發現H-107井底部發出“滋滋”的響聲,并有白色的水汽向外噴出。
如果處置不當,水汽噴到附近的高壓線上,極有可能造成線路打火,引發火災。
危機關頭,董志超一面迅速將情況通知采油廠用電科,一面組織人員設法停掉H-107井供電。可沒等靠近變壓器,高溫度的氣體已經將搶修人員的皮膚灼傷。
H-107井為單井支線供電,但所掛靠線路屬油田資產,郝家供電所無權操作,董志超立即用電話將想法與油田調度中心做了溝通,請求將支線斷開。五分鐘后,油田調度中心回復,可以操作。在油地兩方的緊密配合下,支線順利斷開,水汽慢慢減弱,當采油廠搶修人員到達后,井噴已處于控制范圍內。
時間回到二零零六年的年終歲末
東辛采油廠3號油井管道發生泄漏,油柱噴射而出,濺在臨近的6kV郝東線孫家直線上,郝東線發出接地信號。掛在該線用電的38口油井面臨停電危險!
必須立即組織搶修。否則,氣溫降低,石油凝固,不僅清理工作難度加大,而且輸油管道有凍裂的危險。
董志超所長將情況通知了公司調度中心和油田用電科后,立即趕往現場,指揮調遣人員、調運材料,迅速有序地組織郝家供電所的職工全力搶修。
冰霜肆虐,寒風刺骨,郝家支線21、22號桿兩處桿基和中間線路都被冰霜和石油包裹。
搶修人員邊清理油跡邊登桿作業,線桿打滑,腳扣掛不住,他們就把整個身子貼在線桿上,依靠手部力量一步一步往上挪。到達桿頂后,迅速更換好頂架和絕緣子。桿基之間的線路,他們就把保險繩范圍放到最大,盡量打開身體幅度,用零克棒纏上布條一點一點將上面的油漬抹掉。
黎明前,搶修工作順利結束。
搶修隊員一個個像剛從油漿里撈出來的一樣,衣服硬的如同盔甲,他們肘不能屈,手不能抬,嘴唇凍得發紫。住在附近的油田工人給他們煮上姜湯,用自己的棉大衣,換下搶修隊員沾滿油漬的衣服,緊緊的的抱在一起,用身體傳遞溫度。油田與電力親如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