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電力報社記者就特高壓建設相關問題采訪了中電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王永干,并以《依托示范工程提升電網技術水平》為題在《中國電力報》上發表了專稿。全文如下:
2006年8月19日,中國電網建設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日子。這天,1000千伏晉東南-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開工建設。近兩年后,這項國家重點工程進展情況如何?4月中旬,中電聯黨組書記、常務副理事長謝振華率中電聯秘書長王永干及中電聯相關部門負責人到試驗示范工程晉東南變電站、黃河大跨越等施工現場進行了實地調研。親眼所見之后,對這項首個特高壓交流示范工程有觀感怎樣?如何看待特高壓工程建設對我國電力工業的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中電聯黨組成員、秘書長、新聞發言人王永干。
記者:通過對1000千伏晉東南-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施工現場的實地調研,您對這項工程的總體印象如何?
王永干: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試驗示范工程建設取得了十分喜人的階段性成果,看后令人振奮。1000千伏晉東南-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包括三站兩線,線路全長約645千米,途徑山西、河南、湖北三省,工程連接華北、華中兩大電網。截至4月15日,該工程線路鐵塔組立已完成1167基,完成總量的92%,三站土建主體基本完工。我們了解到,建設單位和質檢部門多次組織現場檢查,結果表明工程建設管理程序非常規范,管理措施十分到位,工程質量優良。目前工程開始架線施工試點,工程調試準備工作也已經啟動。根據工程建設總體安排,今年年底前試驗示范工程有望投入試運行。
所到之處,我們都能看到加快工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的動人場面,都能看到在施工和工程技術上涌現的自主創新成果,都能看到追求卓越的精細化管理和努力超越的企業精神,深受鼓舞和啟發。
記者:以您的實地觀察,該工程最大的亮點是什么?
王永干:我認為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建設最大的亮點就是自主創新,這種創新表現在技術創新和設備國產化兩方面。
特高壓輸電是世界輸電技術的制高點,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真正商業化運行的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既沒有可遵循的標準規范,也沒有系統的科研數據和成熟的運行經驗。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電網公司肩負歷史重任,全面開展科學論證和科研攻關,研究內容覆蓋了規劃、系統、設計、設備、施工、調試、運行維護等各個方面,確定了一系列重大技術方案和設計原則;在電磁環境影響、過電壓與絕緣配合、系統無功補償、潛供電流控制、變電站和線路設計施工技術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并已應用到工程實際中,基本解決了特高壓輸電的關鍵技術問題。
與此同時,特高壓設備研制也取得重大進展。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特高壓開關設備成功通過全部絕緣試驗和絕大部分開斷試驗;32萬千乏及24萬千乏特高壓并聯電抗器均一次通過了型式試驗;控制保護裝置通過動模和型式試驗;特高壓避雷器、CVT、支柱絕緣子等設備均成功通過型式試驗并投入帶電考核,即將交付現場安裝調試。
交流試驗示范工程設備國產化方案和招標采購方案,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并完成全部采購工作。從采購結果來看,交流試驗示范工程中開關采用中外合作、聯合開發、產權共享、國內制造的開發模式,變壓器、高抗等其他設備全部由國內供貨;全面落實了國產化方案。
記者:據您了解,試驗示范工程建設在節能環保方面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王永干:試驗示范工程的節能環保理念和措施貫穿于整個建設過程。工程嚴格按照保護優先、開發有序的方針,特別注意加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節約用地、節約使用各種資源。通過對導線截面、分裂方式、排列方式的選擇,架設屏蔽線等措施,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電磁環境影響控制在與常規交流相同水平,可大大減少特高壓工程對居民、周圍環境和通信設施的影響。通過采用低噪聲設備、屏蔽隔墻等綜合措施,變電站的噪音實現場界達標。輸電線路路徑選擇上,盡量避讓名勝古跡、自然保護區、民房、果園和易發生地質災害區等環境敏感點,減少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輸電線路采用緊湊型設計、全方位高低腿桿塔、高跨、吊線施工和張力放線等技術,可顯著減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這些措施,確保了工程符合國家各項節能和環保要求。
在現場施工中,國家電網公司又提出了明確的環保目標要求,督導設計和施工單位采用環保節能材料,并采取多項措施避免施工對環境造成破壞。
記者:通過實地考察,您認為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建設將對電力工業發展產生哪些深遠影響?
王永干:我國能源資源和電力負荷呈逆向分布,能源豐富地區遠離經濟發達地區,這樣的國情決定了必須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特高壓電網具有輸送距離遠、傳輸容量大、線路損失小、節約土地資源的優勢,所以它具有在更大范圍內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也符合節約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
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研究開發特高壓輸電技術與裝備,國務院能源工作要點也將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建設列為重點工作之一。晉東南-荊門試驗示范工程不僅是電力行業的工程,也是國家的工程。只有依托國家批準的特高壓示范工程的建設和運行,堅持探索試驗攻關,不斷完善技術標準,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才能逐步建立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輸變電重大技術裝備研發、設計、制造的完整體系,進一步提升國內電工裝備制造業的競爭力和電網技術水平。通過試驗示范工程,加快積累建設和運行經驗,為科學穩步推進特高壓電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未來一二十年,我國將會建成世界最大的能源供應和消費體系,我們一定要有長遠眼光和戰略思維。我們相信,國家電網公司一定不負重托,將把晉東南-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建設成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