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30日,鶴壁市‘農田機井通電’一期工程全部竣工通電,比原計劃6月30日竣工提前61天,奪得在全省率先完成這項工程的金牌。”5月4日,河南鶴壁供電公司經理張成軍高興地向筆者介紹該市“農田機井通電”工程進展情況。
4月30日22時52分,隨著河南鶴壁市淇縣北陽鎮(zhèn)上莊村臺區(qū)最后一眼機井的“合閘”通電,該市“農田機井通電”一期工程52個臺區(qū)全部竣工,721眼機井從此告別無電歷史,4.896萬畝農田的澆地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鶴壁市是河南省糧食主產區(qū)和高產區(qū),氣候特點干旱少雨,農業(yè)生產主要依靠水利灌溉來保證。所轄浚縣、淇縣耕地總面積139.5萬畝,其中用電灌溉面積93.4萬畝,用機械灌溉面積17.1萬畝,暫無法灌溉的耕地面積有29萬畝。近年來,隨著鶴壁市一、二期農網改造和“戶戶通電”工程的相繼完成,鶴壁市的農村電網得到了根本改善。但由于資金原因,當時絕大部分農村的農排沒有納入農網改造范圍。為徹底解決部分農民靠天吃飯的現狀,2007年,鶴壁供電公司按照河南省電力公司要求,利用4個月的時間,對全市農村排灌用電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成立了以該公司經理張成軍為組長的“農田機井通電”工程領導小組,在調查摸清農村排灌基礎數據的基礎上,編制出鶴壁市機井通電工程實施規(guī)劃,并按照計劃逐步實施。
4月28日,筆者在鶴壁市淇縣西崗鄉(xiāng)遷民村村民張巨全的麥地里看到,他拿著一張“用戶卡”在電表上輕輕一刷,清凌凌的井水便噴涌而出,流向麥田。張巨全高興地說:“用電澆地不僅比用柴油便宜三分之二,而且還省時省力,方便快捷。”
在鶴壁市浚縣王莊鄉(xiāng)孫石井村的麥田里,村民魏清雨告訴筆者:“以前用柴油機澆一畝地需要3個多小時、耗費9升柴油,俺家的9畝多地全部澆一遍得用30個小時,需花費486元的柴油費用。如今用電抽水,只需100元的電費就足夠了。僅此一項,俺澆一次地就能節(jié)省386元。”
據了解,鶴壁市“農田機井通電”工程一期竣工通電后,全市4.896萬畝農田從此不再靠天等雨,可使農民每年每畝節(jié)省澆地費用45元,全年可節(jié)省農民澆地費用218萬余元。
鶴壁供電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浚縣“農田機井通電”一期工程完成農業(yè)排灌臺區(qū)30個,解決了2.53萬畝耕地的電力排灌問題。淇縣“農田機井通電”一期工程完成農業(yè)排灌臺區(qū)22個臺區(qū),2.366萬畝農田得到電力灌溉。 (申軍 梁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