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天的到來讓春風得意的光伏市場再迎新利好,國家能源局新近明確,2015年光伏裝機目標為新增17.8吉瓦,為光伏這一幾乎與所有清潔能源概念均可銜接的政策驅動型產業送上了個碩大的“紅包”。
3月18日,國家能源局正式對外公布《關于下達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下達2015年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1780萬千瓦(17.8吉瓦)。相較于去年1060萬千瓦的全國新增并網光伏發電容量,這個裝機目標大幅超越業界預期。這一數字如果按期實現,我國不但將超越德國成為世界年度光伏裝機第一大國,在總裝機量上同樣是世界第一。
專家表示,國內光伏市場是我國光伏產業一根重要的“救命稻草”,此次裝機規模大幅提升,再次表明國家支持光伏發展的決心。隨著國家光伏政策的逐漸落實,投資者信心增強,國內光伏市場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期。
擴容:今年裝機將新增68%
2014年,經歷了幾年的持續低迷后,在國內政策利好不斷和國際新興市場崛起下,光伏企業經營狀況得到改善,部分企業現盈利拐點。WIND數據顯示,目前發布2014年年報的十家上市光伏企業中,七家企業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正向增長,其中隆基股份增長率更是高達313.85%,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2.94億元。
晶科、阿特斯、晶澳等在美國上市的光伏巨頭也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晶澳2014年營收高達113億元,同比大增57%,其凈利潤則從-4.265億元上升至4.467億元,實現扭虧為盈。晶科全年實現總收入為99.8億元,較上一年增長41%,凈利潤則從2013年的1.88億元暴增到6.73億元,上升幅度達到258%。而阿特斯則實現凈營收增長79.2%達180.8億元,凈利潤14.6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94億元飆升652.6%。
這一火熱態勢在今年可能繼續上演。根據《通知》,2015年下達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1780萬千瓦(17.8GW)的目標,比去年實際完成量提升68%。各地區2015年計劃新開工的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的總規模不得超過下達的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規模內的項目具備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補貼資格。
這一規模大于此前國家能源局在征求意見時發布的規模。今年2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曾擬確定2015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并網容量目標為1500萬千瓦(15GW)左右。去年該指標為14GW,實際完成10GW。相比之下,今年安排的規模比去年足足多出了3.8吉瓦。倘若以光伏電站每瓦8.5元計算,2015年的光伏終端市場將擴充約612億元的投資規模。
2015年光伏裝機目標大幅超預期,該政策也再次表明國家支持光伏發展的決心。長江證券分析師張垚表示,今年的17.8GW相比去年更理性,從各地的配額分配來看就較合理,充分考慮了不同地區并網條件的影響,而融資環境又有改善,隨著商業銀行、信托資金對光伏電站認識的加深,銀行等金融資本也對光伏電站支持力度增加,從而化解行業的資金瓶頸。
解困:分布式光伏迎來良機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新增并網光伏發電容量10.6吉瓦,約占全球新增容量的1/4,占我國光伏電池組件產量的1/3,實現了《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的平均年增10吉瓦目標。不過,相較10.6吉瓦中新增光伏電站所占的8.55吉瓦,分布式規模僅為2.05吉瓦。可見,分布式推廣不利是造成2014年裝機低于預期的核心原因。
對此,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坦陳,分布式相關產業配套滯后,在融資、補貼效率、商業關系等方面還難以得到投資者和電力用戶的認可。僅從建設手續來說,一座地面電站需要走的程序甚至比建在屋頂上的分布式還要少,而規模差距卻是成千上萬倍,企業選擇偏好不難理解。
而這一切有望從2015年開始轉變。
針對當前分布式存在的一些問題,此次《通知》作出了積極調整。
今年國家能源局僅是設定了國內光伏電站建設的總量,并沒有強制規定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光伏各自的建設額度,同時對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及全部自發自用的地面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也沒有限制建設規模,而是要求各地區能源主管部門隨時受理項目備案,電網企業及時辦理并網手續,項目建成后即納入補貼范圍。
《通知》明確指出,“鼓勵各地區優先建設以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東北地區66千伏及以下)接入電網、單個項目容量不超過2萬千瓦且所發電量主要在并網點變電臺區消納的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電網企業對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按簡化程序辦理電網接入手續”;同時,其還明確“鼓勵結合生態治理、設施農業、漁業養殖、扶貧開發等合理配置項目,優先安排電網接入和市場消納條件好、近期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
除此之外,即將出臺的《關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預示著我國即將啟動售電側改革,即“配售分離”,這無疑也為光伏的分布式之路掃平“障礙”。
在業界看來,這將在未來催生一大批售電公司,促進市場充分競爭,化解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難題(自發自用以外的余量上網部分,甚至是全額上網)。雖然分布式光伏的一大特點就是可根據負荷設計為“自發自用”,以提高太陽能利用率。但相比之下,在自發自用的基礎上,實現余電的就近消納則是一種更為合理的方式。
“合理配置項目、消納條件好都是分布式光伏的特點。而結合《通知》全文內容,那些無法獲得更多地面電站配額的投資者,基于種種需求(如資產證券化等),將會在分布式市場開拓上投入更多精力,而由于‘不限制建設規模’,地方政府也樂于引導并扶持投資者開發分布式光伏項目。”一位新能源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扶貧:光伏產業重任在肩
記者注意到,光伏扶貧無疑是《通知》的一個亮點。此次新增的建設規模主要用于光伏扶貧項目。
《通知》明確,光伏扶貧試點省區河北、山西、安徽、寧夏、青海和甘肅安排專門規模用于光伏發電試點縣的配套光伏電站建設。其中,安徽將有40萬千瓦專門用于光伏扶貧試點縣的配套光伏電站項目。河北為30萬千瓦,甘肅25萬千瓦,山西、寧夏分別為20萬千瓦,青海為15萬千瓦。
據了解,從去年起,“光伏扶貧”開始備受關注,設計者寄望其能夠成為扶貧工作的新途徑,同時,起到有效擴大光伏應用市場的作用。“這是一種政府承擔大部分資金、組織工作及相關強力優惠政策,貧困戶為直接受益人,光伏企業也有利可圖的共贏模式。”英利集團王志新表示。
3月9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光伏扶貧試點實施方案編制大綱(修訂稿)》,從配套資金及財稅政策等方面,對戶用、基于農業設施的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提供高比例的初裝補貼。業內曾預計,如果能真正推行下去,對光伏裝機量是一個刺激。
本次下發的《通知》還規定,各地區2015年計劃新開工的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總規模不得超過下達的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規模內的項目具備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補貼資格。
有專家表示,光伏電站建設規模設定為17.8GW,也顯示出可再生能源基金目前能夠滿足光伏建設對于今年補貼的需求,而國家能源局也會著力協調各部門解決光伏電站的并網難題。同時,各個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光伏電站融資模式,光伏電站建設對于資金的需求問題也將逐步得到解決。
《通知》還提出,鼓勵通過競爭性方式配置項目資源,選擇技術和經濟實力強的企業參與項目建設,促進光伏發電上網電價下降,對降低電價的地區和項目適度增加建設規模指標。優先滿足新能源示范城市、綠色能源示范縣和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等示范區域的建設規模指標需求,示范區域在已下達規模內的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后,可向國家能源局申請追加建設規模指標。
“能源局鼓勵地方能源主管部門通過競爭性方式進行資源項目配置,促進光伏發電上網電價下調,這也表明光伏上網電價下調已經被納入了政策議程,這也對光伏電站建設規模上調至17.8GW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前述新能源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另外,《通知》規定,各省能源主管部門于4月底前報送各省光伏建設指標分配情況至能源局;7月底前,建設進度較快的地區將適度追加指標;10月底前,對年度計劃進行考核,并網規模未達到目標50%的地區,調減下一年度規模指標。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規定對完成本年度光伏建設目標將起到更好的調節作用。“去年的目標沒完成是因為時值政策調整期,各地指標放得晚,今年完不成的可能性略小,一方面去年好多裝機量延遲到今年上半年并網,另一方面今年各地區被要求按照季度匯報至國家能源局,整體節奏也將進一步加快。” 來源:《中國改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