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能電網再一次受到業界的高度關注。
此次關注的焦點,是7月6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共同發布的《關于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首份國家層面支持智能電網發展的重要文件,這樣一份文件的出臺,毫無疑問將為智能電網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意見》指出,智能電網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實現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高效運行。發展智能電網是實現我國能源生產、消費、技術和體制革命的重要手段,是發展能源互聯網的重要基礎。可以說,對于這份指導意見,業界期盼已久。在我國發展了多年的智能電網,亟需這樣一份綱領性意見來凝聚認識、合力共進。
發展需要共識
我國智能電網規模化系統化的發展始于2009年。2009年5月,在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司對外發布了舉世矚目的《堅強智能電網綜合研究報告》,首次向社會公布智能電網發展計劃,并提出了中國智能電網獨特的發展理念:中國智能電網包含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6個環節,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技術特征。中國智能電網的發展序幕也由此拉開。
對于電網發展而言,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轉變,從堅強電網到堅強智能電網,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優化或提升,更是一次順應國內外電網發展形勢的深刻變革,為電網發展注入了新的內涵。一時間,智能電網這個嶄新的命題,為業界廣泛熱議。
任何新的事物,都有可能在發展初期遭遇人們認識上的分歧,智能電網的發展也不例外。對于智能電網這一新概念,各方觀點紛紜,其發展方向并未得到統一的認識。在這樣的背景下,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發布《國家電網智能化規劃總報告》,勾勒出智能電網未來的發展藍圖。“這份規劃報告是世界頭一份,我們當時可以說是從零做起,無論是規劃內容體系上還是經驗上,都沒有什么可借鑒的,其艱巨性可想而知,但大家對這個創新工作充滿激情和干勁。”曾經牽頭編制該報告的國網能源研究院電網發展綜合研究所所長張義斌接受本刊采訪時說。經過兩年的規劃試點,從2011年開始,智能電網正式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這是一個在未知領域不斷摸索前行的建設過程,既無經驗可循,也缺乏關鍵裝備的支撐。在國家電網公司主導下,“創新驅動發展”被演繹得淋漓盡致,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智能電網示范項目建成:上海世博園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中新天津生態城、張家口風光儲示范電站……這些工程成為了我國乃至世界發展智能電網的寶貴經驗。實踐上的重大突破,增加了我國發展智能電網的底氣和國際話語權。2011年9月,國家電網公司和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聯合主辦智能電網國際論壇;2013年9月,國家電網公司、國際電工委員會、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聯合主辦國際智能電網論壇。一些中方與會代表表示,在兩次重要的智能電網國際會議上,一個很明顯的感受就是,中國發出的聲音在國際上更受重視,許多國家渴望與中國交流,希望得到中國在實踐方面的經驗。也正是在不斷的國際交流中,公司智能電網發展理念被深度傳播并受到認可。2014年,“國家電網智能電網創新工程”項目獲得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這份榮譽是國家和社會對公司科技創新實力和創新成果的高度認可,也是對智能電網未來發展的一份巨大激勵。
能源轉型的技術平臺
近年來我國能源發展形勢十分嚴峻,能源對外依賴程度不斷攀升,空氣質量問題難以有效解決,生態結構嚴重失調。困境中,尋求突圍之路迫在眉睫。
2014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主題為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并在會議上提出要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和體制革命。時隔不久,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指出“我國依靠要素成本優勢所驅動、大量投入資源和消耗環境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轉型升級中釋放發展潛力,已是國家發出的明確信號,能源消費與生產改革勢在必行,構建安全、穩定、多元、清潔的現代能源體系的任務十分緊迫。如何推動清潔能源大規模利用,如何讓電網運行更加安全可靠,如何實現用戶更多的服務互動需求……這些能源困局中長期存在并待解的命題,正需要智能電網技術予以解決。
可以說,智能電網正在成為實現能源轉型升級的基礎平臺,智能電網下一步發展需要面對的,是支撐能源變革乃至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生態文明、“互聯網+”等國家重要發展戰略。這樣一項對于能源和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科技創新,其發展尤其需要來自國家層面的統籌指導,也正因如此,《意見》的出臺便更顯可貴。
它的出臺,將讓智能電網釋放更大的外部效應,更好地帶動產業升級和能源科技的創新,促進行業各方在這樣一個新的業態下去不斷發現和創造新的價值。
未來能源系統的根基
如果我們將視野放在更高的層面,立足于全球能源發展,可以發現,我國面臨的能源困境,也正是全球全人類正在面對的危局。而人類能源未來的解決方案和全球新一輪能源革命,也同樣需要智能電網的參與。
當前,世界能源發展面臨著能源安全、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三大挑戰。要保障世界能源可持續供應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在能源開發方面需要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方面需要以電能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深入思考世界能源發展趨勢,創造性提出了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以滿足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大范圍配置的需要。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智能電網是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構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這個宏偉的戰略構想提供技術支撐,它的發展也因此被賦予了更深刻、更重大的歷史使命。
但要實現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構想,除了電網智能化水平需進一步提升,還要發展各國泛在智能電網。目前,智能電網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實踐熱潮,盡管各國對智能電網概念的描述不盡相同,但隨著研究與實踐的深入,對其理解也逐漸趨同。在國內,智能電網在理念、技術、裝備、標準、工程等方面實現全面突破,累計建成了32類305項智能電網示范工程。國際和國內的智能電網發展熱潮,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打下了基礎。
各國泛在智能電網將廣泛連接國內能源基地、各類分布式電源和負荷中心,并與周邊國家的能源互聯互通,承接全球能源互聯網跨國跨洲配置的清潔能源。通過智能化的發展,國家泛在智能電網將使電網整體運行更安全、高效,確保分布式電源靈活接入和運行,滿足未來人類社會對能源充足、可靠、清潔、便捷的供應要求,并讓用戶獲得更豐富多元、打破時間和空間局限性的服務內容。屆時,人類將真正實現能源的可持續供應。
夢想在前方,而路在腳下。智能電網的建設與發展,正是向著全球能源互聯網前進的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在發展的浪潮和創新驅動力的推動下,我們有理由期待,這個由“特高壓+泛在智能電網+清潔能源”組成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宏偉發展戰略,將開啟可持續發展的明天。 來源:和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