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經過一個多世紀的風雨飄搖,石龍壩電站上的水電機組的馬達聲依然轟鳴不休,帶動中國水電長跑逾百年之久。與此同時,緣起解決水電棄水的云南電力市場化交易模式,又從這片改革熱土上為中國探路啟程。
邊疆云南改革前沿
2015年10月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官方網站上,一則關于電改的消息再次引起國內媒體的關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批復了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報來《關于報請審定云南省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的請示》(云發改物價1158號),原則同意《云南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時隔一個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再次下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同意云南省、貴州省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的復函》(發改經體〔2015〕2604號),正式批復云南作為全國第一批電改綜合試點省份之一。
早在2014年3月,邊疆云南已成電改前沿,與安徽、湖北和寧夏3省區,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納入先期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幾乎是在同一時期,云南搶抓新一輪電改之重要契機,在國內率先開展省級電力市場化交易試點,創建了“三個主體、一個中心、三個市場、四種模式”的云南模式。
云南電力市場化交易何以領跑全國
云南具有得天獨厚的水電資源,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超過1億千瓦,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云南電力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小灣、糯扎渡、溪洛渡、向家壩等一大批大中型水電相繼投產,“十二五”期間,云南水電裝機的年平均增速超過18.5%,發電能力大幅提升。截止2014年底,云南全省裝機達7116萬千瓦,相比2002年的633萬千瓦增長11倍,其中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裝機5697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的80.1%,云南作為國家西電東送清潔能源基地形成,跨區域電力交換樞紐初步建成。
然而,隨著全球經濟步入新常態,國內實體經濟也受到明顯影響。云南省內、省外、國外三個市場用電增速下降明顯,在大型水電基地相繼投產和用電增速放緩的雙重壓力下,云南電力供應從以往的季節性豐盈枯缺轉變為全年富余。2012年汛期剛實現“零棄水”的云南,不得不再次面臨電能消納特別是水電消納難題。來自云南電網公司2014年的供用電市場預測數據顯示,如果不主動轉變思路,當年汛期的棄水電量將高達200億千瓦時左右。
首吃螃蟹為消納富余水電,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領導下,云南省在吸收國外電力市場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國家電改9號文精神和云南的實際情況,摸著石頭過河,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省級電力市場化交易試點。2014年6月,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2014年汛期富余水電市場化消納工作方案》,由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組織實施,云南電網公司負責搭建電力交易平臺,將汛期富余的這部分水電量拿出來競價銷售,工業用戶和發電企業在交易平臺上可以自主申報電量和電價,通過集中撮合,讓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達成交易。
作為我國電力體制改革試驗田,南方電網公司一直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并積極投身改革,南方電網云南電網公司也緊緊抓住電力改革試點的重要機遇,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任何改革,都是對利益的調整。最難的就是轉變人的觀念。”云南電網公司副總經理楊卓告訴記者,市場化交易模式最初,許多水電企業并不理解,認為這個機制是割發電企業的肉去補貼云南的工業企業,參與申報競價的熱情普遍不高,為了做通發電企業的思想工作,云南省工信委電力保障處與云南電網公司市場營銷部的相關人員組成工作小組,跑遍了全省所有水電廠,一家一家企業做解釋工作……最終,政府、電網企業、發電企業和工業企業達成了改革共識。
來自云南工信委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14年底,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已初顯成效。2014年,在這個平臺上,云南共有87家工業企業與9家發電企業成交,完成交易電量81.3億千瓦時,用戶平均降幅0.1元/千瓦時,為工業企業減少電費支出8.3億元,有效促進省內工業企業開工率由4月初的50.6%上升到8月底的67.1%,同時發電企業通過市場化交易獲得一部分增發電量,共增加發電收益12.43億元。云南省委、省政府因此高度肯定電力市場化交易工作,“對穩定全省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促進工業企業企穩回升起到非常巨大作用,成效顯著”。
試點升級
盡管2014年通過市場化交易,讓云南富余電力的消納看到希望,可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在進一步加大。據云南電網公司市場營銷部主任楊強介紹,2015年電量富余狀況更為突出,全年電量富余800億千瓦時以上,年初預計汛期存在330億千瓦時以上的棄水電量。
面對嚴峻的局面,云南省把工業“穩增長”目標和用電市場“穩存量、促增量”目標綜合考慮,2014年12月22日云南省工信委下發了《2015年云南電力市場化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三個主體,一個中心,三個市場,四種模式”的“3134”的云南電力市場模式正式形成,市場體系和交易規則不斷完善。“三個主體”為云南電力市場中的售電主體、購電主體、輸電主體,目前在云南電力交易中心注冊的購電主體共7200余家(消費電量占比70%),售電主體57家(發電裝機4389萬千瓦,占比72%)。“一個中心”為云南電力交易中心,云南電力交易中心由政府部門主導,相對獨立運行并接受全面監管,不代表任何一方市場主體利益。“三個市場”為可進行電力交易的省內市場、西電東送增量市場、清潔能源市場。“四種模式”為云南電力市場中現有的直接交易、集中競價交易、掛牌交易、發電權交易四種交易模式,市場主體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參與的市場和交易模式。
據云南電力交易中心提供的數據,2015年1至10月份,省內市場共有2201戶用電企業、48家發電企業參與市場化交易,共成交電量275.8億千瓦時,用戶平均降幅0.109元/千瓦時,電廠平均降幅0.072元/千瓦時;西電東送增量市場共成交電量48.5億千瓦時,電廠平均降幅0.057元/千瓦時;清潔能源市場成交電量64.1億千瓦時,水電平均價格0.136元/千瓦時,火電平均價格0.198元/千瓦時。預計2015年省內市場化電量規模將超過300億千瓦時。 來源: 北極星配售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