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電價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少獨立的輸配電價定價機制。輸配電價作為電價中間環節對電力市場交易有較大影響,各市場主體除了對過網費的高低較敏感外,對輸配電價核定的規范性和透明度也極為關注。從電力體制改革的歷程看,輸配電價一直是電價改革的核心。其改革方向和定價原則非常明確,《電價改革方案》(國辦發〔2003〕62號)提出,輸配電價改革應逐步向成本加收益的管制方式過渡的總體思路一直到2015年都未發生變化。上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初期,受我國電網發展速度過快、有關設備的損耗率和折舊率等核算要素信息不齊備、主管部門對核算方式的認識存在一定分歧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基于輸配電價成本的核算體系未能建立起來,電價改革初期確定輸配電價的辦法一直沿用至今。輸配電價核定一直依賴電力購銷價格差形成,無論是國家發改委公布的2006年、2007年的輸配電價標準,還是2013年以來批復的18個省份的輸配電價,均采用此方法核定。
(二)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市場化程度不高。上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啟動十多年來,我國電力市場已經在發電側形成多個主體競爭格局,但輸電、配電、售電垂直一體化的壟斷局面仍然存在。目前,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也主要由政府部門制定,即使全國多個省份通過開展大用戶直接交易使部分電價走向市場,但總體份額不高,電價市場化程度依然較低。政府定價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商品價值和市場供需關系,已經不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配套文件為理順電價機制奠定基礎
新出臺的6個配套文件對上網電價、輸配電價、銷售電價形成機制進行了全新構建,將進一步促進能源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消納水平。
(一)獨立核定輸配電價。本輪電改要求對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輸配電網環節加強政府監管、實行政府定價,確保電網公平開放、市場公平交易,并更好地實現電網科學規劃,充分發揮電網規模效益、提高管理效率。《關于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輸配電價改革將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擴大的原則平穩推進,將分為調研摸底、制定試點方案、開展成本監審、核定電網準許收入和輸配電價四個階段。《意見》明確,凡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的地區,直接列入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在深圳、內蒙古、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等試點省份的基礎上,個性化制定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的試點方案。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在統一組織輸配電價成本監審的基礎上,以有效資產為基礎核定電網企業準許總收入和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價。分類推進交叉補貼改革,結合電價改革進程,配套改革不同種類電價之間的交叉補貼,逐步減少工商業內部交叉補貼,妥善處理居民、農業用戶交叉補貼。
(二)上網電價、銷售電價實行“雙軌制”。本輪電改要求在發電側和售電側實行市場開放準入,引入競爭,放開用戶選擇權,形成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價格由市場形成,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關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明確,對一產用電、三產中的重要公用事業及公益性服務行業用電、居民生活用電優先購電,相應的銷售電價、上網電價均執行政府定價;對于發電企業與用戶、售電企業直接交易的電量,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初步實現由市場形成,即通過自愿協商、市場競價等方式自主確定上網電價。《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放開的發用電計劃通過雙方自主協商確定或通過集中撮合、市場競價的方式確定交易價格。發售電價采取“雙軌制”管理,一是可以確保我國電力的廉價、安全、清潔等基本要素,達到“確保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等用電,確保維護電網調峰調頻和安全運行,確保可再生能源發電依照規劃保障性收購”的目的;二是在安全經濟地滿足全社會用電需求的情況下,發揮價格的引導作用,形成完整的電價傳導機制,使電價能夠如實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讓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三、電價改革對發電企業的影響
6個配套文件發布之后,新的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環境將給發電企業帶來機遇和挑戰。
(一)輸配電價改革有利于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輸配電價改革之后,可以保障電網的有效投資和成本回收,使其收益不再與發電、售電價格高低相關,與發電、售電企業原有的利益之爭得以消除,在直接交易中將保持無歧視、中立、開放的地位。原被割裂開的發電、用電交易雙方由核定的輸配電價聯系起來,各市場主體逐步被賦予選擇權,電力市場初級階段采用的發電側單邊競價的市場交易模式將被改寫,為售電側引入競爭創造了條件。
(二)市場競價有利于促使發電企業加強成本管控。新的定價機制確立之后,原有標桿上網電價政策保護將被取消,按機組容量平均分配電量的傳統模式也將被打破,不同發電企業經營差距會明顯拉大。電價市場化改革后,發電企業的競價能力與生產成本(煤價等)關聯度越來越高,容量大、效率高、符合環保政策的機組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利用小時會得到大幅提升,經營效益將明顯優于老舊機組。新的改革形勢將促使發電企業加強存量資產管理,鞏固價值創造理念,加快企業從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
(三)新價格機制有利于推動發電企業優化產業布局。價格機制調整將引導發電企業優化資源配置、調整商業模式。發電企業在今后規劃電源布局選址時,將更多考慮輸配電價改革后對跨省區送電、新能源并網的利好,并要考慮售電側競價因素,通過優化布局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售電側放開后允許符合條件的發電企業投資組建售電公司,有利于發電企業延伸產業鏈,實行發售一體。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后,發電企業將加強內部協調,發掘電力產品的附加價值,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
電價改革作為9號文規定的重點任務之一,是本輪電改的核心和先決條件,直接影響其他方面的改革能否順利進行。此次發布文件中的電價政策,在執行中還需要試點省份積極探索完善和交易各方嚴格落實,電價改革的成功將為本輪電改向深水區推進走好第一步,有利于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也有利于釋放改革紅利。 來源:發改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