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決落實中央部署,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成效。"中國華電董事長、黨組書記趙建國近日在山東、江蘇、上海等區域企業調研時反復強調。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戰略部署,旨在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的配置、運營效率。從近期各省公開的供給側改革方案來看,集中傳遞出"降低電價"、"加快放開
今年以來,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積極應對經濟下行、產能過剩、競爭加劇等帶來的嚴峻挑戰,全力調結構、拓市場、推改革、防風險,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截至6月底,完成發電量2263億千瓦時,完成銷售收入862億元,核準電源項目494.6萬千瓦、投產227.5萬千瓦,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2015年度以及2013-2015年任期央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在全部央企中排名第五,《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上升至第331位。
與此同時,中國華電亦面臨煤電產能過剩、棄水棄風棄光現象嚴重、部分區域持續虧損等突出問題。對此,趙建國董事長在上半年工作座談會上進行了系統剖析,并開出"推進供給側改革"的"藥方",要求加強對
橫向優化產業布局
目前,國內
縱向壓縮管理層級
近年來,中國華電發揮整體優勢和經營合力,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增長迅速,但管理層級較多、組織結構不合理、效率不高等問題突出,增加了投資、財務、經營、法律等方面風險。近期,國資委在中央企業啟動壓縮管理層級、壓減法人層級試點,力爭用三年時間,使多數企業管理層級控制在3—4層以下,法人單位減少20%左右。中國華電在鞏固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礎上,仍需進一步明晰公司總部、區域公司、專業公司、 基層企業等各層級的管理定位和管理關系,推進簡政放權,壓縮管理層級,壓減法人單位,繼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激發要素活力,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和創造性。
內部推進提質增效
以"三放開一獨立三加強"為主要內容的新電改自2015年3月啟動以來,對發電行業影響深遠。2016年,
毋庸置疑,下半年的形勢更為復雜嚴峻,任務也更加繁重艱巨。作為提質增效的關鍵,推進供給側改革不啻為"涉險過關",但事關中國華電發展的大局和未來。只有積極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