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的有效實施,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西北能源監管局于近期開展了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實施情況專項監管,現將陜西、寧夏、青海三省(區)農村電網基本情況及新一輪改造升級工程實施進度通報如下:
一、農村電網現狀及歷次改造升級投資情況
陜西、寧夏、青海三省(區)農村電網共涉及155個縣(市、區),供電面積71萬平方公里,占三省(區)總面積的71.49%;供電人口3202.04萬人,占三省(區)總人口的63.48%;2015年縣域全社會用電量1585.12億千瓦時,占三省(區)全社會總用電量的51.32%。各省(區)農村電網基本情況詳見表1。
1998年至2015年,三省(區)共實施了6次農網改造工程,總投資679.32億元,農村電網規模大幅擴大,電網結構不斷優化,供電能力、供電質量、裝備水平、供電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圓滿完成了無電人口供電任務。各省(區)歷次農網改造投資情況詳見表1。
二、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規劃情況
2016年3月,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十三五”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規劃編制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發改辦能源〔2016〕585號)部署省級能源主管部門開展轄區“十三五”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寧夏、青海已完成規劃的編制、評審及上報工作;陜西正在開展規劃編制工作,預計10月上報國家發改委。
寧夏回族自治區預測2020年縣域全社會用電量569.11億千瓦時,年均增長率6.82%;最大負荷918.77萬千瓦,年均增長率7.25%。“十三五”期間規劃投資59億元,通過新增110千伏變電站布點優化網架結構、加強10千伏線路間聯絡提高供電能力、新增分段開關及實施配電網自動化等工程建設,實現2020年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5%,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9.45%,綜合線損率降至5.19%,10千伏平均供電半徑將至7.43公里,農村戶均配變容量達到2.16千伏安/戶。期間,于2017年完成“井井通電”工程、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及“村村通”動力電工程,2018年完成小康電示范縣農網建設。
青海省預測2020年縣域全社會用電量807億千瓦時,年均增長率6.55%;最大負荷1011萬千瓦,年均增長率6.39%。 “十三五”期間規劃投資109.1億元,新增變(配)電容量578.4萬千伏安、新建及改造線路52762公里,實現2020年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8%,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9.52%,綜合線損率降至4.28%,10千伏平均供電半徑將至10公里,農村戶均配變容量達到2.42千伏安/戶。期間,于2017年完成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及“村村通”動力電工程,2018年完成小康電示范縣農網建設。
三、2016年度第一批投資計劃分解落實情況
根據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關于下達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2016年第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的通知》(發改投資〔2016〕643號),陜西、寧夏、青海三省(區)2016年第一批農網改造升級工程計劃投資37.81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10.3億元,銀行貸款12億元,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貸款15.51億元),計劃建設17個110千伏項目和138個35千伏及以下項目,涉及142個縣(市)。其中,陜西計劃建設101個項目,投資15億元;寧夏計劃建設14個項目,投資4億元;青海計劃建設40個項目,投資18.81億元。
根據電網企業報送材料,三省(區)155個農網改造升級項目分解為3097個子項目,截至7月底已開工2132個,開工率68.84%,已竣工299個,竣工率9.65%;截至7月底已投資10.92億元,完成計劃投資額的28.88%。其中,陜西56.81%的子項目已開工,已完成計劃投資額的46.12%,預計2016年底前可完成建設任務;寧夏90.01%的子項目已開工,已完成計劃投資額的45.14%,預計2016年底前可完成建設任務;青海81.09%的子項目已開工,已完成計劃投資額的11.66%,受冬季無法施工影響,預計部分110千伏項目將在2017年上半年完工。各省(區)投資計劃實施進度詳見表2。下一步,西北能源監管局將對項目建設情況開展現場檢查,確保農網改造升級項目保質、保量、按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