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這是國內首個獲批參與配售電業務的項目,將率先在國內實現發、配、售電一體化。
早在去年12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聯合批復同意廣東、重慶開展售電側改革試點,其中提到“堅持平等競爭的原則,發電企業通過投資建設專用線路等形式向用戶直接供電的,應當符合規則,履行社會責任”,同時還建議廣東省將“擁有分布式能源電源或微網的用戶可以委托售電公司代理購售電業務”的內容納入試點方案。
用戶電量保障難題待解
資料顯示,深圳國際低碳城分布式能源站項目是由京能集團開發,是燃氣-蒸汽熱電冷三聯供分布式能源站。項目組成主要有分布式能源站、沼氣制備中心、智能電網工程及冷、熱網工程,該項目也將成為全國第一個達到歐洲標準的智能化能源示范項目。
根據項目規劃,分布式能源站的余熱集中向低碳城內的用戶供冷和供熱,同時建設區域智能微電網,將風光儲和三聯供供能有機整合,協調優化。
“目前也只是批復而已,離實際運行時間還長,估計還會有很多問題,最簡單的是不是真正解決了用戶電量的保障問題,因為這時候不能再指望南網再賣電了。”一位電力規劃研究人士認為。
其實,該電力規劃研究人士說法不無道理,本身分布式電源是在用戶所在場地或附近建設安裝,裝機容量小、靠近用戶側、建設周期短等是其特點,發配售電一體化后,能否滿足一個區域范圍內用戶的用電量還尚存疑問。
有電改觀察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于發配售一體化的微電網售電公司而言,由于擁有微網內分布式電源,按照分布式電源就近消納的基本原則,首先應該將分布式電源發出的電量賣給微網內用戶消納,不足部分由微電網售電公司通過集中市場或與電廠的雙邊交易獲取。
“分布式光伏投資企業也在考慮如何利用微網擴大向用戶的供售電范圍,電改9號文也明確支持微網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毫無疑問,微網將成為現階段我國社會資本面向用戶售電的重要形式之一。”上述觀察人士補充說道。
動了電網的蛋糕?
此次項目獲批的一大關注焦點在于“發配售電一體化”。長期以來,電網壟斷了電力工業除發電外的輸電、配電和供電環節,獨享覆蓋國內具有完全自然壟斷屬性的高壓輸電、中低壓配電網絡資源,作為單一購電方向發電廠買電,作為單一賣電方向終端用戶售電。
有業內人士認為,電網對于分布式新能源的壓制在于并網接入和發電輸出,并網難和輸出難的官方解釋雖是由于電網安全問題,但實質上是利益分配問題,因為并網動了電網的壟斷利益,新能源自發自用一度電直接導致電網減少一度電的價差收入。
“可以肯定的是,這次項目的獲批是動了電網以前的利益。”上述電力規劃研究人士表示,發配售一體化企業在未來的售電競爭中有較大的運營空間,這對于獨享蛋糕的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來說無疑是巨大沖擊。
“這個項目并不是針對電網公司的,是為了探索能源利用轉型,很多地方也在探索這樣的模式。”一位熟悉該項目的電力行業人士告訴記者,該項目是利用智能電網和綜合能源,建設能源互聯網,實現現代能源體系,這里不僅包含電力系統。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通過智能電網建立“互聯網+”基礎平臺,打造創新型能源供應方式,同時采用多種能源新型技術的系統集成方式,實現能源系統模塊化,更具可復制性,未來有望在全國區域推廣。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則認為,項目之所以能獲批在于以低碳和清潔能源利用為目標,發配售電一體化并非傳統意義的廠網不分,完全是為了促進碳減排和清潔能源更有效利用而設置的。
“談不上是動了誰的蛋糕,這是國家鼓勵提倡的,大家都可以做。”在曾鳴看來,類似發配售電一體化的低碳工程,不僅國網、南網,包括發電企業以及其他社會資本、投資者均可以推廣。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