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人在哪兒,只要有網絡我就能遠程控制基地里的30畝大棚。”昨日(4月18日),還在金華永康出差的龍泉市楊志杰家庭農場負責人楊志杰,通過手機“報警”聲發現粑粑柑水果基地的大棚溫度偏高,他立馬通過手機發出指令,遠在蘭巨鄉桐山村大棚里的電動搖膜機緩緩拉起,不一會兒,手機即顯示大棚內溫度正常。
楊志杰家庭農場規模180畝,是一家集水稻、蓮花、水果種植和魚蝦養殖及休閑觀光農業開發于一體的省級示范家庭農場。農場建有智能水肥一體化控制機,通過在大棚內安裝一系列監測裝置,用機器設備代替人,監測果蔬生長情況。它定時采集數據,各種果蔬生長情況都“濃縮”在主控室的電腦屏幕上,手機通過網絡也能清晰地看到監測內容,還可控制系統。
“最開始創辦這個農場的時候,還擔心用電方面會有問題,供電師傅們一趟又一趟,全幫我弄好了。”說起農場能夠順利建起,楊志杰滿是感激。原來,龍泉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得知農場用電需求后,派出黨員服務隊,深入農場協助建設規劃,第一時間幫助其安裝了一臺80千伏安的變壓器,架設低壓線路1000余米,助力農場盡早通電。
而在浙江雙益菇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條自動化傳送帶連接著食用菌裝瓶室、培養室、栽培車間和包裝車間,一瓶瓶剛長成的色澤潔白的金針菇在傳送帶上慢慢流動,去往下一個生產環節。
“我們的金針菇,色澤潔白、菇形挺拔、口味清甜,生產全過程純物理控制,不含任何農藥和化學藥品,還被推選為杭州G20峰會的專供食材。”說起自家金針菇的“履歷”,雙益菇業總經理葉松梅很是自豪。
拌料裝瓶、滅菌冷卻、接種發菌……生產車間里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電。“如果沒有電,我們很多設備上不了,根本沒辦法生產。有一次因為超負荷生產導致設備出現故障,停了電,菇瓶溫度升高,那些還沒‘出生’的金針菇全毀了。”說起那次因為缺電而導致損失的經歷,葉松梅忍不住嘆惜。為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龍泉供電公司在雙益菇業原有一臺500千伏安專用變壓器的基礎上,又專門為其新裝了一臺315千伏安的變壓器,并幫助配備自用發電機,盡可能滿足企業生產用電需求。
無論是智能化家庭農場、全電氣化種植生產菌菇,還是蘭巨現代農業園區以畜禽排泄物利用為紐帶的生態循環農業養殖……都是龍泉立足山區特點和自身發展基礎,大膽探索出來的現代特色農業“綠色發展”新模式。在這背后,電能作為動力引擎,正源源不斷地支撐著現代農業的發展。
據了解,2018年,龍泉供電公司新建農網項目21個,建成投運35千伏鳳夏變電站1座,投產35千伏線路1條、10千伏線路14條,綜合檢修10千伏線路11條。經過近幾年的農網改造,目前,龍泉市農村電網用戶供電可靠性達到99.7%,農網綜合電壓合格率接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