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電力”是世界銀行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中18項一級指標之一。我市這一指標在多部門聯動下收獲了不俗表現。昨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局獲悉,通過規劃引領、超前介入、限時辦結等策略,今年以來,國家電網大連供電公司(以下簡稱“大連供電公司”)壓減企業用電新裝和增容的辦電環節辦理時長50%,為每戶小微企業節省辦電成本約14萬元,將之前辦電的14項資料簡化為4項,實現了復雜業務最多跑一次,簡單業務一次都不用跑。
自2018年我市成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城市以來,在規劃先行引領下,以市場需求企業需要為導向的多部門聯動改革顯著提升營商環境,其中精簡辦電手續效果尤為明顯。與此前不同,市自然資源局會同大連供電公司,以多規合一“一張藍圖”為工作底圖,組織編制大連地區電網專項規劃,將審定的規劃成果納入“多規合一”服務平臺,將規劃確定的變電站站址和走廊(含電纜通道)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作為后續電力設施審批的法定依據。同時,在建設項目前期策劃生成階段提前開展涉及電力設施建設及接入條件的論證工作,為后續快速審批和同步配套實施打下良好基礎。此外,雙方資源共享,從而在企業申請后精簡辦電手續,大幅壓縮平均接電時長。
據統計,今年以來,大連供電公司企業平均接電時長(客戶委托設計和施工時間除外)壓縮至高壓為25天以內,低壓為5天以內;對小微企業延伸電網投資界面至客戶紅線,已完成小微企業報裝接電30戶,平均接電時長5天;實行容缺式的“一證受理”模式,大力推行掌上電力、電E寶等線上辦電和交費新模式,可使客戶業務實現馬上辦、就近辦、網上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