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陜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簡稱“陜北—湖北工程”)開工動員大會今天在北京舉行,此舉標志著這一重大工程正式開工。
此次開工建設的陜北—湖北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力恢復建設、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的重大工程,是推進西部大開發與中部地區崛起的重點工程,也是國家“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陜北—湖北工程起于陜西省榆林市,止于湖北省武漢市,途經陜西、山西、河南、湖北4省,線路全長1137公里。送端連接陜北能源基地和西北750千伏交流電網,受端接入湖北負荷中心和華中500千伏交流電網。工程額定電壓±800千伏、額定輸送容量800萬千瓦,總投資185億元,計劃于2021年建成投運。
國家電網公司透露,依托陜北—湖北工程,將推進±800千伏、輸送容量800萬千瓦的“雙八百”特高壓直流技術、設備和設計的標準化,推動直流套管等環節的自主研發、生產及應用,帶動特高壓直流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打造特高壓技術升級的樣板工程。
特高壓電網投資大,中長期經濟效益顯著,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等優勢,可有力帶動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上下游產業。陜北—湖北工程連接湖北和陜北,可直接帶動設備生產規模約12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超過4萬個,帶動電源等相關產業投資超過700億元,助推輸變電設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工程建成后,將在降低湖北全社會用能成本、促進陜北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助力脫貧攻堅和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采用特高壓工程將陜北能源基地電力直送湖北負荷中心,每年輸送電量400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受端原煤18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960萬噸,可有效緩解湖北及華中地區中長期電力供需矛盾,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陜北—湖北工程與華中已有特高壓工程配合,可以充分發揮特高壓電網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優勢,有力支撐華中特高壓交直流主網架構建,優化當地電源結構。
作為能源大省,陜西能源資源豐富,預計“十四五”期間陜北地區電力外送需求超過1000萬千瓦。陜北—湖北工程建成后,將有力推動陜北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和電力大規模外送,促進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有效引導相關產業合理布局。
截至2月底,國家電網公司已開工陜北—湖北特高壓直流、山西垣曲抽水蓄能電站等重點工程,復工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阿里聯網工程、河北雄安新區配套、冬奧配套等1600余項輸變電、水電和新能源工程,開工復工項目的總規模超千億元,有力帶動了電力設備制造企業復工復產。目前,國家電網公司5家裝備制造單位復工復產率達93%,20余家特高壓和抽水蓄能工程主設備制造企業及重點實驗室已經復產,超百家線路材料企業和數百家配套設備企業已經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