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從國網湖北電科院獲悉,權威機構國際電工委員會(IEC)近日召開國際工作組會議,討論由該院主導的IEC國際標準“劣質電能質量對系統(tǒng)及電氣設備影響評估導則”,這是第一個由湖北主導并在IEC立項的國際標準,奠定了湖北在電能質量治理領域的國內領先地位。
國網湖北電科院電網技術中心智能電網室主管丁凱介紹,電網中存在大量非線性擾動因素,如鋼鐵廠的軋鋼設備、電氣化鐵路運行,可能使供用電頻率及電壓發(fā)生偏差及畸變,導致電網中其他用戶遭遇電壓暫降、三相不平衡、諧波等問題。這些影響生產效率及產品質量的電能就是“劣質電能質量”。
“劣質電能質量”中最常見的就是電壓暫降現象,日常生活中,電燈忽明忽暗,很多就是電壓暫降造成的。據介紹,以前,東湖高新區(qū)電網建設相對滯后,“電壓暫降會影響精密設備,眨眼之間,可能會使一整批光纖或芯片變成殘次品。我們的這項研究,正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開始的。”
“劣質電能質量對系統(tǒng)及電氣設備影響評估導則”列出了不同情況下的詳細指標。通過一系列標準,人們可以定性定量分析“劣質電能”對各類生產設備的影響,進而采取措施防范。
丁凱告訴記者,2018年以來,他們逐步搭建了一個全省電能質量監(jiān)測平臺,尤其是對東湖高新區(qū)26個變電站的136條母線重點監(jiān)測,一旦發(fā)生電壓暫降等情況,平臺可自動記錄數據供分析研判。
目前他們還在武漢、黃石兩家高科技企業(yè)的關鍵生產設備旁,試安裝了自主研發(fā)的“恢復器”,可在5毫秒之內將異常電壓電流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