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8時許,富平縣供電公司城關供電所順利辦結了第一筆“網上國網”APP交費業務,這標志著渭南、寶雞、漢中和安康4個地市供電公司29個縣級供電公司365萬戶用電客戶的用電信息全部接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營銷信息系統。這是繼今年5月3日延安、西安、西咸新區第一批106萬戶用電客戶接入公司營銷信息系統后,國網陜西電力完成的第二批營銷信息系統融合任務。從今年4月23日營銷信息系統融合工作啟動以來,國網陜西電力第一批、第二批營銷信息系統融合工作圓滿完成。
交費購電更快捷
陜西省很多農村地區過去屬于原陜西省地方電力公司供電區域。延安市13個區縣中,寶塔區、洛川縣、黃陵縣3個區縣由國網延安供電公司供電,其余10個縣區54.6萬戶用電客戶的生產生活用電由原陜西省地方電力公司供應,涉及人口189萬。
2021年8月6日,由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和陜西省地方電力公司融合設立的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國網陜西電力直屬單位由26個增加到35個,所屬的縣級供電公司由28個增加到98個,用工總量增加到5.4萬人。
為確保第一批營銷信息系統融合任務圓滿完成,國網陜西電力經過近半年時間的精心準備,充分考慮各地市供電公司及縣級供電公司的接入客戶規模、管理模式差異、基層承載能力、系統業務功能等因素,梳理細化功能需求266項,深入剖析9個方面29項經營、服務和業務風險,建立35類稽查主題、96類監控預警項,提前開展經營風險專項問題排查治理。
今年4月23日,國網陜西電力第一批三家單位(延安、西安、西咸新區供電公司)營銷信息系統融合工作啟動。國網陜西電力周密制訂行動計劃和應急處置預案,建立省市縣三級日管控和重要事項報告機制,每天召開視頻碰頭會,編發工作日報,在保證電費結算等核心業務和客戶服務不斷、營業秩序不亂的前提下,推動營銷信息系統融合平穩有序開展。
5月3日8時,在吳起縣,用電客戶第一筆電費成功劃轉至吳起縣供電公司營銷信息系統,延安、西安、西咸新區3個地市供電公司全部縣(區)供電公司用電信息均已接入國家電網營銷信息系統。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辦電交費更加省時省力了。”5月6日,志丹縣順寧鎮劉老灣村村民高先生對上門回訪的志丹縣供電公司員工說。
志丹縣供電公司員工幫高先生在手機上下載了“網上國網”APP,并幫他綁定戶號。他使用“網上國網”APP購電之后,還可以直接開具電子發票。
掌上辦電更方便
國網陜西電力把延安、西安、西咸新區供電公司3家單位列為首批營銷信息系統融合試點單位。這3家單位下屬14家縣(區)供電公司利用微信群、電話、村組大喇叭、公告欄等渠道,組織臺區經理走村串戶向客戶宣傳購電公告、交費渠道等,并告知客戶新戶號。從4月23日開始,延安、西安、西咸新區供電公司員工主動作為,確保營銷信息系統融合期間客戶用電體驗和供電服務質量。
2016年1月成立的西咸新區供電公司,承擔為“現代化大西安新中心”提供堅強電力保障的重要任務。2021年,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揭牌前,西咸新區供電公司只承擔西咸新區電網建設、運營及供電服務任務。國網陜西電力揭牌后,原陜西省地方電力公司下屬涇河新城供電分公司劃歸西咸新區供電公司直管。西咸新區供電公司涇河新城供電分公司作為國網陜西電力第一批系統融合單位,組建成立了營銷業務融合發展共產黨員突擊隊,扎實開展系統融合后各項業務指標提升工作。
5月29日,家住永樂鎮西街的一位客戶對涇河新城供電分公司永樂供電所所長張琪說:“我用‘網上國網’APP輕輕一點,就能知道家里的用電情況,真是太方便了。”營銷信息系統融合后,涇河新城供電分公司全力組織開展客戶檔案核查及用電業務宣傳,耐心細致地向客戶講解各類業務辦理流程。
客戶接電更省心
西安市高陵區鹿苑街道的劉先生準備新開一家飯館。他聽說可以在網上辦電,便下載了“網上國網”APP,在5月28日線上申請了新裝用電業務并上傳了資料。當天,西安高陵區供電公司城區供電所的工作人員就聯系了他,預約次日上門現場勘查,并告訴劉先生,飯館符合低壓新裝用電“三零”服務標準,報裝接電無需客戶支付任何費用。供電員工僅用了兩天時間,就讓劉先生新開的飯館新裝了電表、用上了電。
劉先生說:“辦電一次都不用跑,還節約了辦電成本,你們的系統融合真是把紅利帶給了我們。”
為確保營銷信息系統融合萬無一失,國網陜西電力營銷、財務等部門上下聯動,第一批、第二批融合單位營銷、財務戰線干部員工提前開展營財賬務核對、計量資產盤庫、欠費余額清理、集中器模塊更換等關鍵工作,實現所有操作閉環管理。國網陜西電力利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和物聯網通信技術,順利完成兩批共470萬戶客戶采集網絡通道遠程割接,一次成功率達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