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現場聆聽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黨的二十大代表、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武鋼心潮澎湃。“新征程上,中國風電發展潛力巨大,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我國低碳發展蔚然成風,風電必須承擔起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歷史使命”。
在業內,提起武鋼的名字,“風”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字眼:追風者、風電追夢人、站上風口、大風起兮30余年......這些詞句形象地描繪了武鋼對“風”的情愫、對“風”的價值的深入思考、與“風”共舞的歷史。武鋼追風的夢想,始于“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達坂城地處新疆烏魯木齊東南方向的天山豁口,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氣候影響,素有“老風口”之稱,強勁的大風甚至能夠把火車吹翻。
1987年,不滿30歲的武鋼辭去教師公職后進入風電領域,擔任新疆風能有限責任公司達坂城風電場場長,從此開始了人生中的“追風”之旅。一路“追”下來,武鋼見證了中國風電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他帶領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國產風機,研發出全球領先的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組,開發出全球領先的低風速風機。金風科技也從一個資產300萬元的小企業躍升為總資產高達1240億元的中國風電行業領軍企業、國內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整機制造商,連續11年排名中國風電整機制造商市場第一,連續7年排名全球風電整機制造商市場前三,業務遍布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
35年來,武鋼與風共起舞,與風電產業共發展,與綠色低碳理念共進步。相繼實現在達坂城安裝成百上千臺風力發電機、制造出中國人自己的風機、讓中國風機走向世界三個創業之初的夢想之后,他對風能與綠色發展的關系、風能與生態文明的關系、風能與人類的關系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在他看來,時代發展、理念指引、使命驅動是促使他和金風科技繼續行進在“追風”路上的不竭動力。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發展理念在全黨全社會深入人心,走綠色發展之路已成為共識。“為人類奉獻碧水藍天,給未來留下更多資源”是金風科技成立以來就致力于踐行的使命。如今,在“3060”目標指引下,風電行業迎來新發展機遇。“實現碳排放達峰、碳中和目標,風電是主力軍,未來能源結構主要是風電+太陽能+儲能+生物質能,還有其他可再生能源聯合起來,實現多種能源的融合發展。”武鋼對風電發展的前景充滿自信。
風力發電現在已經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主力電源,并且風力每發一度電排放的碳只相當于火電的1%。“在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必須發揮風電作用,以綠色賦能點亮零碳未來。”武鋼介紹,科技進步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在農耕文明時代,大風對人類來說是足以引起災難的因素;在工業文明時代,借助科技的力量,大風可以轉化成寶貴資源;到了工業互聯網時代,風能的應用場景,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得以極大豐富和拓展,不僅深刻改變了能源結構,而且深刻影響著人類對生態文明的理解和認識。
“追風”達坂城,御風無止境。武鋼帶領金風科技打造中遠天津港C段全球首個零碳碼頭,助力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區成為全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工業園區”,幫助福建平潭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大橋用上了海上風電。“實現‘雙碳’目標,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更有能力。我們已經在路上!”
身兼金風科技的黨委書記,武鋼將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高度融合,以“紅色引擎”激發企業內生動力。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的黨委書記、董事長,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他感到無比光榮,“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推進可再生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我深感使命在肩,將繼續為推動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