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將企業文化涵蓋到員工8小時外,并結合“線上”—“線下”(02O)方式讓文化滲透入員工工作、生活中,是蕭山區供電公司試水“五家一圈”企業文化落地的一項創舉。
一個基地,讓文化“潤物細無聲”
“為什么選擇一個小房子放在這里呢?”
“拿起那個小玩偶時,你在想什么?”
自從建起了“五家一圈”基地后,蕭山區供電公司青年員工來益博便多了一個新身份——“陽光談話師”。每天中午,他都會來到“五家一圈”之“陽光之家”駐點,組織慕名而來的同事們進行心理沙盤游戲。
運用經過專業培訓的箱庭療法的知識,來益博一步一步地幫助同事們推演出潛意識里的壓力和困惑,并幫助他們一起出謀劃策,疏導這些壓力。
這樣的活動和成果,得益于蕭山區供電公司今年以來的一個重要探索,為了讓企業文化成為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介質,蕭山區供電公司搭建起一個“五家一圈”企業文化示范基地。
這個基地引入了時下最“in”的020模式,由“線上”和“線下”兩個模塊組成。“線上”部分就是“五家一圈”中的“一圈”,指的是一個為員工們搭建起的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多渠道、多媒體的“信息交流圈”。而“線下”部分指的便是各具功能的“五家”了,它們分別是,用于興趣和拓展的“員工之家”,用于心理疏壓的“陽光之家”,兼具黨員活動室、道德講堂和企檢共建室功能的“黨員之家”,安裝了技能實操模擬機和工器具的“技能之家”,以及用于員工健身鍛煉的“健康之家”。
“觀察一下‘五個家’和‘一個圈’的設計,不難發現所有的核心都是一個‘人’字。我們讓企業文化緊緊圍繞著員工的需求展開,讓員工在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中感知和接受文化,從而真正實現企業文化入腦入心。”蕭山區供電公司黨群工作部主任張俊如是解釋著“五家一圈”的由來。
一套理念,讓文化如“綠葉發華滋”
“你看這幅沙雕,描繪的是我們電力人在圍墾造田而成的沙土地上,架起第一基線桿。再看這沙雕上這個部分,這里雕刻著一簇瓜,對應的是咱們瓜瀝供電所所在地瓜瀝二字‘瀝瓜而蜜’的典故……”
來到蕭山區供電公司瓜瀝供電所,女員工高銀燕便如數家珍般介紹起了建在這里的“五家一圈”企業文化示范基地里一處處細節。
高昂又興奮的聲音,閃閃發光的眼神,讓人不由自主的感受到她和這文化基地、和企業間由“心”而生的聯系。
高銀燕的表現,體現了蕭山區供電公司在基層企業文化推進上的理念。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同時,蕭山區供電公司還摸索出了“從心出發”的企業文化管理理念,提煉了一套“心聯網+”國有企業基層文化管理模式。這套模式在國網公司“五統一”文化引領的基礎上,探索了五種從“心”入手,讓員工和企業產生真正“互聯”的方法。
蕭山區供電公司建立起一支“心理互聯”的員工援助師隊伍,建設了一個“體驗互聯”的“五家一圈”基地,編制了一本“學習互聯”的黃金心態培訓教材,建立了一套“愿景互聯”的站所員工職業發展體系,形成了一種“認知互聯”的文化管心模式。
在這些“互聯”中,員工有了更大的空間。青年員工黃小棟便是“愿景互聯”的直接受益者。
作為一名典型的電力專業畢業生,今年是他參加工作的第5個年頭。“在班組做了幾年最基礎的工作后,面對接下來的職業發展,說不困惑是騙人的”,黃小棟笑著回憶:“就在那當口上,公司和所領導一起為我做了職業導航,找到了我的興趣點和長處,摸索出了我的下階段職業發展規劃,又讓我找到了目標和動力。”現在的黃小棟,是蕭山區供電公司瓜瀝供電所的配網組專職,每天都在為邁上下一個臺階而努力。
就是這樣通過形成“心”的互聯,員工們充滿了工作、生活的正能量,企業文化業也有了更加枝繁葉茂的基礎。
一種氛圍,讓文化“化作春泥更護花”
雖然剛參加工作不到一年,蕭山區供電公司瓜瀝供電所新員工朱珊霞也有了她自己的小小習慣。
隔三差五的,她便要跑到“五家一圈”企業文化基地看一看。她來,看的最多的是“勞模明星”風采展示區。在這里,她細細的讀“搶修先鋒”、蕭山區技能帶頭人朱國軍、“把家安在所里”的蕭山區勞動模范壽冀超、蕭山區“好女兒”卜黎蕓等一批“明星”的故事。
“這些前輩就是我的榜樣,我要學習他們的敬業態度,有朝一日也成為公司的‘明星’。”朝氣而鏗鏘有力的聲音透露出洋溢在這里的美好氛圍,也透露出,這種先進文化的感染力和滲透力,影響著企業的方方面面,養護出了一支拉得出、打得響的員工隊伍。
與此同時,蕭山區供電公司還在文化基地內專設區域,以“點亮玉樹”為支點,弘揚“善小”精神。瓜瀝供電所從2011年起參與發起“點亮玉樹”愛心幫扶活動,所巾幗文明崗與全國道德模范玉樹市候選人伊羊校長結成愛心對子,參與了4年為玉樹10所學校2000多名師生送去電的全過程。事跡獲央視新聞聯播、新華社等數百家媒體報道,并先后入選“中國2011平凡的良心”、2012年《國網公司全面社會責任感人故事集》、2013年國網公司縣供電企業最佳實踐案例以及2014年浙江公司社會責任白皮書和社會責任優秀根植項目。
“在號召全所員工幫扶玉樹師生過程中,我經常被問到值不值,該不該的問題”,蕭山區供電公司瓜瀝供電所所長李紅回憶:“其實答案顯而易見。在愛心幫扶中,企業在員工中養護出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這種更積極、更凝聚的能量孵化出了我們員工不怕千辛萬苦、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金一諾、千山萬水服務客戶的‘五千精神’。就像‘化作春泥更護花’一樣,文化促成了新的生產力。” 來源:杭報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