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網升級緩解農村用電尷尬
“以前春節我們做年夜飯為了避開用電高峰都得錯開時間,今年就不一樣了,隨便什么時候煮都沒問題。”廣西馬山縣林圩鎮林圩村林屯的謝桂蓮說。這種改變正是農網改造帶給村民最直接的感受。
謝桂蓮介紹,以前屯里線路凌亂,不少電線都老化了,保險燒壞、電壓不夠等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是春節時,外出打工的村民陸續返鄉過節,用電量激增,“從下午四五點開始煮飯,得錯開用電高峰,人家煮你就先不煮,吃得特別早、特別晚的都有。”如謝桂蓮所說,多年來,一些農網還沒有得到升級改造的地方,常常面臨這樣的用電尷尬。
今年1月,林屯的250千伏安變壓器正式投運,配電容量是以前50千伏安的5倍,這意味著全村90多戶人家的所有家用電器全部同時用電也不用擔心電壓不夠。同時,充足的電力也為村里的小青年返鄉創業提供了保障。“今年我要再加建兩個保溫房,擴大養殖規模。”“90”后韋文興說。2015年他從東莞回鄉創業,建起了兩個保溫房養鵝,月用電量在2000—3000度之間。在電量不足無法使用浴霸加溫時,他不得不燒煤加溫,這對他的養殖業帶來了諸多不便。“現在不用再擔心電壓不足了!”韋文興說,今年他打算大干一場,9月之前先養幾批雞和水鴨,10月之后再養幾批鵝。
加快解決重過載、低電壓和用電“卡脖子”問題
林圩村的變化只是廣西農網升級改造的縮影。
為了讓優質的電量毫無阻礙地進入貧困地區,廣西電網公司將優先用于對集中村、生活用電困難群眾及貧困群眾的用電進行改造,同時重點解決配電臺區重過載、低電壓和用電“卡脖子”問題。為提升農村整體區域的供電可靠性,今年還將新建及改造一批35千伏輸電線路。
近年來,廣西電網公司加大農網改造力度,“十二五”期間共投入80.9億元實施農網改造工程,受益人口超過2000萬。通過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的實施,農村電力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農村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顯著提高,基本滿足了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的正常用電。到2015年底,農村供電可靠性由2010年的98.27%提升到99.94%,電壓合格率由2010年的95.0%提升到99.49%,農村綜合線損率由2010年的6.58%降低至5.90%,遠遠低于全國城鎮綜合線損率6.3%。
如今,實施了農網改造的農村地區全面實現了“三公開”(電量、電費、電價公開)、“四到戶”(銷售、抄表、收費、服務到戶)、“五統一”(電價、發票、抄表、考核、核算統一),農村用電與城鄉電網用電價格的差別也在逐步消除。據悉,農村到戶平均電價已降到0.528元/千瓦時,一些率先完成改造的農村地區,電價與城市基本持平,農民從中享受到了實惠,不僅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的生活負擔,同時也擴大了農村消費,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十三五”重點改造升級中心村和農村機井通電工程
針對各供電所、營業所摸查出的農村電網存在的實際問題,廣西電網公司以問題為導向,編制“十三五”配網規劃,編制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實施方案、機井通電實施方案以及“十三五”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實施計劃。
“十三五”期間,廣西電網公司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將在多個領域精準發力,因地制宜地進行老舊線路、老舊配變和計量裝置改造,實現低壓線路絕緣化,降低故障發生率,提高農網供電安全性。該公司把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和農村機井通電工程納入重點工作,確保2017年完成1166個中心村的改造升級項目約40億元投資,1056個機井約2.7億元項目全部通電。
據介紹,廣西電網公司將依托政企合作平臺,加強統一規劃,規范項目管理,推動農網升級改造工程的實施。在技術上,編制適宜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改造技術方案,推廣應用節能型變壓器和基于新材料、新工藝、新原理的環網柜、柱上開關等,實現農村配網裝備水平更上一個臺階。在管理上,對內建立電網建設協調組織機構,計劃、基建、物資、財務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加強協同管理和現場督導,編制工程周、月報,召開工程月度例會以及實行約談扣分制度等措施對工程建設進度進行有效管控,對存在問題及時反饋、及時協調、及時解決,推進工程進度;對外加強政企合作,創造社會廣泛參與的良好建設環境,推進農網工程建設。
此外,廣西電網公司還將全力配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全面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加大對貧困村屯供電設施改造的投資力度。對已確定的貧困村屯居民移民搬遷項目,同步做好供電設施的配套建設工作,全力以赴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