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一五”最后一年的最后一個季度,節能減排也到了最后倒計時。為了完成節能減排的目標,近日部分地區把“節能減排”變成“拉閘停電”的事,屢見媒體。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為完成“十一五”期間的節能減排目標,限電措施在多個省市輪番上陣,已經波及部分非高耗能行業。據報道,有的地方連民居、醫院和紅綠燈也遭到“節能”。有的地方大搞“一刀切”,很多企業都要求停電,以前幾乎“無人問津”的柴油發電機,突然成了搶手貨。有些地方機電商行門口最顯眼的地方,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發電機。據機電行的老板說,目前發電機非常熱銷,以前幾乎報廢的機器,竟然也能賣出去。“現在漲了好幾百,柴油也跟著漲價,原來1000多一桶,現在1200多一桶。甚至連裝柴油的桶也漲價。”不少企業認為,如果這樣的政策執行到年底,那么肯定有很多企業倒閉。新華社日前也發了一張圖片新聞,河北衡水市安平縣商家備足了發電機準備“大賺一把”。
有專家稱,限電雖然是一些政府的無奈之舉,但至少可以給出兩種解讀,其中之一是在節能減排問題上,政府是認真的,而且是動真格的了。這種見解貌似有理,但很值得商榷。“認真的”也好,“動真格的”也罷,一些地方政府突然有如此大的力度,是真正為了實現“節能減排”,還是為了保節能減排的目標以防烏紗有礙?
運動式的做法,很長時間以來是一些領導的拿手好戲,同時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受到輿論的批評。從本質來講,運動式的做法,是與科學發展觀相違背的。運動式的“節能減排”,非但無益,且有大害。一些地方節能減排的目標或許實現了,但是肯定以傷害經濟正常運行為代價、以傷害企業正常運轉為代價,同時也肯定會傷及一些群眾的利益。而如果中小企業們紛紛自己買發電機發電,固然官方的“大電表”不走字兒,但“小電表”們的瘋狂轉動,不也在耗能嗎?這樣“實現”的節能減排目標,能反映一個地方經濟的真實發展層次嗎?
很多人都聽過那個庸醫治駝背的笑話,兩個夾板一夾,駝背倒是直了,但病人死了。節能減排,絕不能來這樣的搞法。節能減排,是科學發展,而著力點,是經濟結構的調整、轉型,要逐步淘汰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技術、落后企業,并不是電閘一拉、電表停轉。簡單化、粗糙化、拉閘式、運動式的“節能減排”,恰恰與真正的節能減排背道而馳,恰恰會造成更大范圍的能源浪費與污染。可以推想,一旦地方政府的節能減排指標從“大電表”指數上達到標準,上級要求一松,勢必會有一個“報復性”的反彈,被斷電的紛紛恢復供電后,豈不開足馬力把失去的利潤補回來?而在這樣“全力以赴”的狀態下,企業怎么可能把調結構、轉型提到議事日程上?
節能減排是持久戰,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運動式的做法萬萬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