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國家電網獲悉,截至6月,國家電網系統各單位的“十二五”信息化規劃審查工作全面完成,這標志著國家電網歷時一年半完成了“十二五”信息化規劃。該規劃確立了國家電網“十二五”信息化戰略核心,即構筑堅強智能化電網,建設信息化企業,從兩個維度明確了信息化發展目標。其中,信息化是堅強智能電網的基本特征之一,構筑堅強智能電網的過程,也是信息化深化建設的過程。
智能電網業務呈現融合創新
7月19日,北京賽迪世紀信息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在北京發布的《中國智能電網信息技術體系白皮書》指出,智能電網下的業務從傳統電網模式下的隔離分散向協同創新方向發展,在技術引領與業務融合的雙重推動下,將產生諸如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電動汽車充電站/樁管理、互動營銷等新的業務領域,整個電網業務將呈現出顯著的融合創新特征。同時,原來比較分割的一些業務也將進一步集成、融合、擴展。
據了解,在傳統模式下,電網生產調度業務與企業管理業務相互獨立,其業務應用系統、運行平臺有較為嚴格的劃分。相比之下,智能電網建設不僅是傳統電網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還是更全面、更深入的電網企業業務革新。北京賽迪世紀信息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路琨介紹:“隨著電力技術和智能化裝備相繼投入應用,電網業務將在傳統模式下實現進一步擴展和衍生,產生出大規模分布式電源并網管理、電網側與用電側雙向互動等創新性業務。”
同時,在智能電網下,企業管理業務與生產調度業務融合,能量管理系統與相關管理系統實現繼承,為電網運行全過程一體化監控、風險預警與控制提供支持。此外,電網下的各類企業管理業務之間深度集成,如人財物集約化管理、企業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風險管理、客戶全方位管理將實現業務跨部門、跨專業的協同。
智能電網凸顯能源信息化
智能電網是人類應對能源危機的一種愿景和策略。那么,智能電網將通過何種途徑實現呢?新材料的研制、電力電子控制技術、大容量的儲能裝置等領域的創新突破都可能給電網帶來全新的變革。其中,信息變革技術,即信息獲取、傳遞和利用模式的變革是這場技術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推動智能電網的主力軍和先行策略。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電網企業將更加重視信息技術在企業長期戰略發展中的重要性。2010年,國家電網就提出信息化工作要全面服務和支撐智能電網建設;2011年,南方電網提出“電網發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綠色方向轉變,企業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轉變”的發展思路,并強調“突出運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智能電網下,技術引領與業務變革促使整個電網業務實現全面融合創新,相應的信息技術體系也需要根據電網業務的重構與創新而轉變和發展,”路琨表示,“也就是說,信息技術要為智能電網各業務領域信息的高度共享提供平臺,為電網各全景信息的采集、分析與高級應用提供支撐,促進電網各環節、各層級的信息高度集成和業務深度融合。”
此外,智能電網下,信息化應用領域需要向前延伸至電網規劃領域,向后擴展到用電領域,深度上進一步擴展至能量管理領域,消除信息管理盲點,全面覆蓋電網企業各類業務。
應兼顧業務驅動與技術引領
盡管信息化在智能電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價值,但智能電網下電網業務的融合創新并非一蹴而就,而且,信息技術在各類業務中應用的成熟度也存在差異。例如,綜合停電管理業務,目前電網企業已在計劃停電管理領域有了一定的應用積累,技術條件相對成熟,具備進一步開展針對綜合停電管理應用的良好基礎。相比之下,大規模儲能接入管理業務,對于電網企業來說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領域,信息技術層面更是一片空白,需要從最基礎的業務模型、技術實現方法方面進行探索。
同時,智能電網信息技術體系建設也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整個智能電網建設提供支撐,其技術體系的內容和建設模式受智能電網業務模式的影響。其中,國家電網是立足“三集五大”(實現人力資源、財務、物資集約化管理,構建大規劃、大建設、大運行、大生產、大營銷體系)布局,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南方電網提出的是“綠色電網”概念,并從電源、電網、用戶三個環節提出了建設“綠色電網”具體要求。
對此,《中國智能電網信息技術體系白皮書》建議,智能電網信息技術體系的研究和時間需要以業務發展需求為驅動,但同時,在當前業務發展驅動力不足的時候,也需要通過技術引領業務的創新。因此,電網企業在推動信息技術體系研究和建設的過程中,可采取業務驅動與技術引領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相關的研究和實踐工作。
智能電網業務呈現融合創新
7月19日,北京賽迪世紀信息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在北京發布的《中國智能電網信息技術體系白皮書》指出,智能電網下的業務從傳統電網模式下的隔離分散向協同創新方向發展,在技術引領與業務融合的雙重推動下,將產生諸如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電動汽車充電站/樁管理、互動營銷等新的業務領域,整個電網業務將呈現出顯著的融合創新特征。同時,原來比較分割的一些業務也將進一步集成、融合、擴展。
據了解,在傳統模式下,電網生產調度業務與企業管理業務相互獨立,其業務應用系統、運行平臺有較為嚴格的劃分。相比之下,智能電網建設不僅是傳統電網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還是更全面、更深入的電網企業業務革新。北京賽迪世紀信息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路琨介紹:“隨著電力技術和智能化裝備相繼投入應用,電網業務將在傳統模式下實現進一步擴展和衍生,產生出大規模分布式電源并網管理、電網側與用電側雙向互動等創新性業務。”
同時,在智能電網下,企業管理業務與生產調度業務融合,能量管理系統與相關管理系統實現繼承,為電網運行全過程一體化監控、風險預警與控制提供支持。此外,電網下的各類企業管理業務之間深度集成,如人財物集約化管理、企業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風險管理、客戶全方位管理將實現業務跨部門、跨專業的協同。
智能電網凸顯能源信息化
智能電網是人類應對能源危機的一種愿景和策略。那么,智能電網將通過何種途徑實現呢?新材料的研制、電力電子控制技術、大容量的儲能裝置等領域的創新突破都可能給電網帶來全新的變革。其中,信息變革技術,即信息獲取、傳遞和利用模式的變革是這場技術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推動智能電網的主力軍和先行策略。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國電網企業將更加重視信息技術在企業長期戰略發展中的重要性。2010年,國家電網就提出信息化工作要全面服務和支撐智能電網建設;2011年,南方電網提出“電網發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綠色方向轉變,企業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轉變”的發展思路,并強調“突出運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智能電網下,技術引領與業務變革促使整個電網業務實現全面融合創新,相應的信息技術體系也需要根據電網業務的重構與創新而轉變和發展,”路琨表示,“也就是說,信息技術要為智能電網各業務領域信息的高度共享提供平臺,為電網各全景信息的采集、分析與高級應用提供支撐,促進電網各環節、各層級的信息高度集成和業務深度融合。”
此外,智能電網下,信息化應用領域需要向前延伸至電網規劃領域,向后擴展到用電領域,深度上進一步擴展至能量管理領域,消除信息管理盲點,全面覆蓋電網企業各類業務。
應兼顧業務驅動與技術引領
盡管信息化在智能電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價值,但智能電網下電網業務的融合創新并非一蹴而就,而且,信息技術在各類業務中應用的成熟度也存在差異。例如,綜合停電管理業務,目前電網企業已在計劃停電管理領域有了一定的應用積累,技術條件相對成熟,具備進一步開展針對綜合停電管理應用的良好基礎。相比之下,大規模儲能接入管理業務,對于電網企業來說則是一個全新的業務領域,信息技術層面更是一片空白,需要從最基礎的業務模型、技術實現方法方面進行探索。
同時,智能電網信息技術體系建設也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整個智能電網建設提供支撐,其技術體系的內容和建設模式受智能電網業務模式的影響。其中,國家電網是立足“三集五大”(實現人力資源、財務、物資集約化管理,構建大規劃、大建設、大運行、大生產、大營銷體系)布局,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南方電網提出的是“綠色電網”概念,并從電源、電網、用戶三個環節提出了建設“綠色電網”具體要求。
對此,《中國智能電網信息技術體系白皮書》建議,智能電網信息技術體系的研究和時間需要以業務發展需求為驅動,但同時,在當前業務發展驅動力不足的時候,也需要通過技術引領業務的創新。因此,電網企業在推動信息技術體系研究和建設的過程中,可采取業務驅動與技術引領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相關的研究和實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