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企業的“企”字由“人”和“止”組成,正所謂“因‘人’而‘業’興,無‘人’而‘業’止。企業是一個由很多人組成的組織,這些人以團隊的方式,向社會提供產品或服務。團隊生產有兩大特點:一是團隊總產出并非個人產出的簡單總和,二是很難準確地衡量團隊成員對團隊產出的具體貢獻。團隊生產的這兩個特點,加上人的本性,就必然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問題:如何保證團隊的效率,或者說,怎樣激勵員工在團隊中努力工作?方法有很多種。在這之中,文化無疑是非常好的。好的企業文化能做到不言之教,不令而行、不禁而止,使“上下同欲”,并且“可以與之生,可以與之死,而不畏?!?。
按照企業文化理論,企業管理最重要的是對人的管理,即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美國管理學學者威廉大內認為: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使員工關心企業。怎樣才能使員工關心企業呢?關鍵在于增強員工“幸福感”,用“幸福感”凝聚員工。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企業員工的職業幸福感每增加5%,客戶滿意度會相應增加11.9%,企業組織效益也會隨之提升2.5%。由此可見,員工心理愉悅程度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就會得到很好的提升。也就是說,員工在充分體驗職業幸福感后,就會產生一種對企業的認同感,并感覺工作是一種快樂,從而帶著愉快的心情,積極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那么員工的“幸福感”到底是什么呢?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收入的高低、公平公正和諧、個人發展愿望的滿足、人性化的關懷等都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工作收入能較好地滿足生存需要時,人們更希望工作是能實現自我價值的階梯和獲取幸福的源泉。
怎樣才能讓員工感受到工作的幸福?增強員工幸福感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增強員工“幸福感”就要使員工不斷實現自我價值。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人的最大幸福,能更大限度地激發出人的內在積極性和創造性。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獲得更豐厚的物質回報,讓自己及親人的生活質量得以提高;獲得更好的晉升機會,讓自己的才能得到更大的發揮空間。為實現員工自我價值,首先,應建立以業績為主要考核指標的薪酬管理制度,“以數據說話,用制度管人”。企業應堅持“多勞多得”原則,根據不同的崗位、工作性質、工作環節等制定科學全面的薪酬管理制度,實行動態管理。這種薪酬制度必須將業績、責任、職級、技能等予以量化,激勵員工不斷提升業績,勇于承擔責任。當員工的努力得到最大的薪酬回報時,他們才會覺得幸福。其次,建立暢通的干部職務晉升和員工級別晉升通道,使員工的培養——員工的培訓——優秀員工的選拔——職務或級別的晉升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一要確定員工的培養體系,根據每個員工的素質及特點與員工一起確定職業發展方向,讓員工在明確努力方向的同時,感受到企業對自己的關愛,從而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和上進心;二要制定員工培訓目標,以提高員工業務技能為主要目的的培訓,可以增強員工的安全感,并使其更加得心應手地工作;三要明確優秀員工選拔制度,以德、能、勤、績為主要考核指標,堅持公開、公正和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原則,杜絕暗箱操作。通過科學地組織人力資源,優化人力資源,使人才得到充分發揮,更使平凡的人也能成為人才,最終為企業做出貢獻。 在這樣的環境里,員工的工作業績能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和回報,既有物質驅動力,又有精神激勵;既有規章制度的強制執行,又有關懷備至的柔性管理,人際關系和諧,員工以企業為家。
增強員工“幸福感”就要建立和諧的干群關系、和諧的同事關系、和諧的工作環境。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都在工作時段,如果不能在工作中體驗到快樂,人生的幸福又能從哪里來呢?首先,管理者要創造一個生氣勃勃、充滿活力的工作氛圍,激發員工的智慧,讓員工快樂地工作,激情地創造,從工作中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并使員工時時感受到領導的關懷,從而從心理上產生一種受到尊重的幸福感。其次,管理者要不斷的肯定員工的工作業績,尊重員工的勞動,對員工工作提出褒獎。每位員工都希望把工作做好,都希望自己的勞動價值得到別人的肯定,因此,企業應該關注員工的業績,不吝奢鼓勵之詞。比如對“忍辱負重、埋頭苦干”的群體心理,就應該充分重視其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核,鼓勵“負重”、“苦干”的光明面;不鼓勵,就會鞭打快牛,讓老實人吃虧,使現存的老實人變成瀕臨滅絕的稀有物種,最終導致人文環境荒漠化。如果企業對員工的成績視而不見,卻對員工缺點大加挑剔,員工的積極性就容易被挫傷,從而否定自己,工作消極,職業幸福感便無從談起。再次,要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和諧的工作環境包括外在環境和內在壞境,外在環境如舒適的辦公室、功能齊全的健身房等,內在環境如工作分配的合理化程度、員工之間工作關系的和諧程度等。
增強員工“幸福感”就要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比如,不定期地舉辦一些崗位技能競賽、拓展訓練、文化培訓、演講比賽等活動,一方面可豐富企業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陶冶了員工的情操,增強了凝聚力。
這樣一來,當個人的需要能在企業內得到滿足,感覺在企業工作很“幸福”,員工就會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充分發揮創造潛力,促進企業和諧發展。而和諧企業對內創造可觀的利潤,為員工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活力,各利益群體間平等、互助、協調、友愛、和諧,企業充滿生氣,弘揚正氣,生機勃勃;對外樹立誠信、公正、守法的企業形象,履行社會責任。在此基礎上,才能得到人與人、人與企業和社會的生生和諧、協變和諧,成為和諧社會的維護者和促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