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惠水縣擺金鎮龍塘山上,冬天你能看到滿山雪景。這里是惠水境內的最高峰,處高寒地帶,有“小西藏”之稱。這里的供電服務可不好做。而服務這里的惠水供電局擺金供電所,把供電服務做到了另一個境界,做到了想自家親人一樣的和諧。
擺金供電所為崗度鎮和擺金鎮提供供電服務,崗度鎮和擺金鎮八成以上村民是苗族、布依族,這里的村民淳樸善良。在這里工作的擺金供電所所長姜平說道:“在這里工作,我感覺到少數民族的友愛,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相處得很好,工作起來也會覺得快樂。”
擺金供電所現今29名員工,除了1名今年分來的大學生外,其余28名全是本地人。以該所所長姜平的話說:“擺金就是我們的家。”簡單的一個“家”字,讓我找到了這個集體與客戶和諧的答案。
關系好到認“老根”
擺金供電所服務著擺金鎮、崗度鎮兩個大鎮17000多戶農戶的用電。全所90%以上的電量來自于農戶的居民用電,所以姜平所長說:“服務好農戶,我們的工作就做好了一大半。”
在擺金供電所實行的黨員帶頭包干制,這樣的“包干”能更好的服務村民。1個黨員帶著2至3名員工,負責一個片區。這個片區的線路巡視、搶修,村民的電費回收、相關服務,總之這個片區就是這幾個人全全負責了。他們的電話公開在村委會墻上,隨時等著鄉親們來“騷擾”。之前,黨員羅繼明帶著楊洪、羅毅負責的擺金鎮大華村。大華村村委會主任李再林說到供電所的服務,連連說好,他對筆者說:“我們村里只要有跟電有關的事,一個電話羅繼明就來了,是不是供電局的產權,他都一股腦就處理。我們村里很多人和他都成了‘老根’。”老根,是惠水縣當地的“土話”,就是“干兄弟”的意思。員工能和客戶處成認親戚的關系,著實讓人驚訝。
訣竅就是“成家人”
在和羅繼明的交談中,才知道,這是做好用電服務的一個訣竅。“阻工、青苗賠償漫天要價,這在農村電網建設中時有發生。但是在我們擺金供電所管轄范圍就一次也沒出現過,唯一一次賠償,還是我們所長主動送上門的。”說起擺金供電鎖唯一一次賠償,姜平所長搶著說:“那次我按照規章制度把青苗賠償送到楊光武家,還被他狠狠罵一頓,不是因為我們抬電桿壓到他家莊稼,而是覺得這事賠他錢,是不把他當‘老根’了。”據說最后在村支書的協調下,楊光武才收下這筆賠償款。
羅繼明對這些“老根”們映像最深的一次是在2009年一次10千伏線路架設工作時,當時就羅繼明和楊洪兩人,在5天之內架設了5.7公里線路。這是怎么辦到的?全靠一路上村民的配合。得知供電所的要來工作,“老根”們組織大量村民來幫忙,羅繼明說,“在架設寧旺村那段時,來了近百名村民搬搬抬抬,何其壯觀,我們干起工作來也帶勁。”
付出就會有回報
羅繼明一句話我影響很深:“想要村民配合我們工作,訣竅就一個: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家人。你對他們2分好,他們會5分回報你。”是的,沒有人會為難自己的家人。但是這句話說著容易,做著難。
春耕生產季節到來,農戶抽水打田增多,農戶用電抽水安全隱患比較突出。擺金供電所就分片區到田里幫助農戶排查抽水用電安全隱患。
3月17日,崗度鎮人飲抽水站變壓器和機房線路被盜,擺金供電所第一個出來解決問題。機房線路被盜了,崗度村、火陽村近1200多戶村民及學校2000多名學生等無水飲用。除非步行到近2公多里以外的河溝取水。 擺金供電所搶修人員現場查看、協調鎮政府、準備設備,恢復供電。
夜間搶修那也是常事。4月1日夜間,擺榜鄉一村寨停電了,羅繼明和所里2名搶修工作人員亮著手電筒,沿著山路,用4個多小時的時間,一個臺區、一根根線路進行排查。終于找到了故障,用10分鐘的時間消除故障,村里來電了,而這時已經凌晨1點了。
今年端午節深夜2點過,村民們都已入睡,突然一場大雨來襲,晴天霹靂,雷電擊倒崗度鎮龍塘村高寨組的一棵古樹,擊倒的古樹壓斷了0.4千伏線路,導線鋪在道路中間。擺金供電所一接到搶修電話。立馬趕往現場,此時已經凌晨3點過了,大雨中勘察、搶修,做好安全措施處理,回到供電所已經快天亮了。
所有擺金供電所員工所做的,村民們都看在眼里。所有村民都知道負責自己鄉鎮供電員工的電話,家里電燈不亮,一個電話就有人來處理。“一喊一個來的,這不是家人嗎?”87歲的楊小云告訴筆者,家里沒電了,再晚打電話給羅繼明,他都會來處理。“楊大娘家就她一個老人,沒有電多不方便,雖然所里里她家有段距離,再遠我都得來,想想誰家沒有個老人,自己的娘有困難,也想有人幫個忙。”羅繼明順著楊大娘的話說。
擺金供電所的員工根據片區走家串戶那是常事。幫助村民們檢查一下線路;聊天嘮嗑的時候說說用電安全;去特困戶家打掃一下衛生、送點米油……這些全是擺金供電所員工做好用電服務的訣竅——“把村民當家人,時常串串門,多走動走動,感情自然有。 ”
擺金供電所就是用“家”這個概念去服務村民,得到像家一樣和諧的環境,用心對待每一位客戶,這服務會做不好嗎? 來源:人民網